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據佛經所述,當佛教興起之時,摩揭陀國王名叫頻毗沙羅(即瓶沙王),他對外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與犍陀羅、居薩羅等國通好,卻全力吞併東鄰鴦伽,對內則加強專制統治,以嚴刑苛法維護王權。據說他治下村鎮8萬,國土大為擴張。據《大史》記載,頻毗沙羅的統治大約從公元前544到前493年,歷時52年。頻毗沙羅有時被稱為Srenika或Seniya,這兩個性形容詞按註釋家的解釋,意為"擁有大量軍隊".頻毗沙羅正是以大量軍隊為後盾,對外又多采取以聯姻聯絡的睦鄰友好政策,大大提高了摩揭陀在列國中的威望。

頻毗沙羅都於王舍舊城,為五山所環抱,形成自然屏障。玄奘在《大唐西遊記》中稱之為矩奢揭羅補羅,或日上茅宮城,因這裡"多出勝上吉祥香茅".王舍舊城有內外兩重衛城圍繞。外衛城修築在環繞舊城諸山的山脊上,狀似中國的萬里長城,長約25—30英里。衛城是用巨大的石塊壘成。位於南面班根伽隘口的外衛城,高達11—12英尺之間。大部分山脊上的衛城已遭破壞,很少高於7—8英尺,沿外衛城,每隔一定距離還附有實心建築的稜堡。

作為外衛城的補充防禦設施,還有豎立在各山丘之上的瞭望臺和瞭望塔。內衛城則位於群山腳下谷地的四周,周圍近4.5英里,現只保留有幾段土石相雜的長脊,大多已坍塌殘破。王舍舊城大約建於公元前6世紀,而舊城以北不遠的地方還建有王舍新城。新城的修建,據玄奘的記載是為了防禦來自吠舍釐(跋祇)的北方邊患。"以王(指頻毗沙羅)先舍於此,故稱王舍城也。"此處的王舍城,玄奘亦音譯為曷羅闍姞利哂城,實指新城。但玄奘又說:"或雲:至未生怨王(阿闍世)乃築此城。"在《法顯傳》中卻肯定他說:"新城者,是阿闍世王所造。"新城實際上是舊城的一個前哨衛城。此城周圍近3英里,圍繞城市的石牆幾乎完全消失,僅有一部分衛城的城牆還儲存著,似在顯示著它在古時頻繁戰爭中所起的作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