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裡的鄂州即武昌,武昌最早有城,始於三國時期東吳黃武二年,是年吳主孫權在江夏山,即今蛇山東北築土石城,取名江夏城。該城方圓僅二三里,實為地形險要的軍事堡壘,武昌自古而今都是縣、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歷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幾經變遷,漢代設有沙羨縣,治塗口(今江夏區金口),至晉武帝以後,沙羨縣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稱為沙羨縣,後來因轄區擴大又改稱汝南縣。南朝宋孝建元年,孝武帝在夏口設定郢州,並在夏口城的基礎上進行城垣的修葺和擴建,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遺址尚存,武昌在那時又稱郢城。

據史料記載:齊梁時期,梁將曹景宗(後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山與小龜山北築土石城堡,此堡北臨沙湖,南距郢城約二里,後世稱為曹公城。隋開皇九年,隋文帝改郢州稱鄂州,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州、縣治所均設於城內,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縣之稱。唐敬宗寶曆元年,牛僧孺為武昌節度使,改建鄂州城,原來的夯土結構改成甓磚結構。

武昌城第二次大規模的改建並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時任江夏侯的周德興增拓武昌府城,周圍二十餘里,牆體為陶磚砌就,牆高二至三丈餘不等。據《湖廣圖經志書》載,明代的武昌城裡巷阡陌衙署叢集,府學、貢院、文廟等文化建築遍佈,文人學士薈萃,儼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觀,為當時南方的重要城垣。1927年武昌城開始拆除,保留有歷史紀念意義的起 義門一小段城牆,其餘在1929年全部拆完。武昌是首 義之地,近代中國進步的閘門從武昌開啟,在新文化運動、國內北伐戰爭和抗戰初等時期,武昌成為了革 命的中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