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工程經過三個多月完成後,陶澍委派江蘇布政使梁章鉅等前往驗收。黃金閘長二十七丈,高二丈,連海漫石二十一層。黃泥閘長五十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六寸,連海漫石二十層。達到設計要求,陶澍向道光皇帝奏報:“實屬工堅費省……足收濟運通漕之益。”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八月二十五日,陶澍升任兩江總督,統轄三省。他深感“地廣務繁”,責任重大,決心“力之所能,一寸血誠”,為民造福。

十一月,陶澍開始治理江蘇武進縣孟瀆、得勝、澡港三河。他與梁章鉅等人現場查勘後,向清廷的奏摺中說:“常州府屬武進縣境運河之北,有孟瀆、得勝、操港三河,皆南通運河,北達大江。旱則引江潮以濟運、灌田,並可直達無錫、金匱、宜興、荊溪各縣,以資接濟。如遇水潦,即宣匯入江,不致壅溢為患,實為各屬水利要道”。但均已“湮沒不通”或“久經淤塞”,因此“數十里之遙並無江湖灌輸,水泉滋潤,現在農田受困,民望孔殷,實為刻不可緩之工”。並估算約需銀二十餘萬兩,請求在緩漕米價銀內借支動用。清廷批准了這一計劃。

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陶澍積極籌劃和支援挑浚瀏河、白茆河工程。早在道光八年十一月,他就曾籌議借款挑浚瀏河。當年,在向清廷的奏疏中說,瀏河自“嘉慶十七年挑浚之後,屢經水患,沙泥淤墊,旱澇無從灌洩。不但太倉州屬農田失收,兼為上游蘇淞一帶水道之梗。近來淤墊更甚,以致歲收屢歉”。“若瀏河不加疏浚,設遇旱澇為災,附近民田或淹或涸……於國計民生,均無裨益”。並提出所需經費,由緩於上調的米擔中暫借,“俟工竣後,按年分限攤徵還款”。可是這一合理建議,為戶部拒絕。經年之後,陶公再次籌議挑浚,實是心所繫之,凡是有始有終,為人稱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