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說起郭氏,總是不能不一聲嘆息。嘆其早生50年,嘆其與曾左胡李同生,而又難有其功高世勳。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郭嵩燾之任事能力與人格魅力遠在晚清諸中興名臣之下,無法把自己做大做強:如左宗棠一樣前呼後擁、如曾國藩一樣左右逢源,“失敗”之原因會正其性格。這在中國式“成王敗寇”標準面前,無疑不是一種無奈、又不得不承認之現實!

郭嵩燾的仕途三起三落。李鴻章等人在上疏朝廷希望給他立傳賜諡時,儘量拐彎抹角,強調他對曾國藩、左宗棠三次出山如何有推輓之功仕,其《禮記質疑》一書如何“折中群經,淹貫三禮”。這自然煞費苦心,他們想把郭嵩燾納入世人普遍可以接受的認知體系和價值體系,或者說,這些在郭嵩燾時代最能理解和同情他的人,試圖按照自以為寬容的標準來肯定他的作為,以便弘揚他的業績。這裡,真正能看到他值得欽敬的地方:求真知的勇氣,至誠的天性,相對統一的人格。

百年後,鍾叔河先生在編輯《倫敦巴黎日記》時說,郭嵩燾已經突破了“辦洋務”的水平,率先創議“循習西方政教”,成為末世士大夫階級中最早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人物。海外學人汪榮祖先生也在《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鹹同光時代》中說,“當時人覺其獨醉而眾醒,但今日視之,實眾醉而斯人獨醒”,郭嵩燾是那個時代中,“最勇於挽瀾之人,我們追蹤其人,印證其時、其地,很可覺察到此人的孤憤與無奈。他的思想過於先進,同時代人鮮能接受,他的個性貌似恭儉,實甚自負與固執,以致被人視為易遭物議、性格褊狹之人,終身受挫”,然而,“這個弄潮兒的挫折,很可說明那個挫折的時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