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眼珠子一轉就想明白了其中緣故,林小麥笑了:“麥總是在國外長大的,他指的是大洋那邊的國外博物館吧?那邊統共也就建國了兩百多年,我們乾隆那會兒才有的國祚。梁伯阿爺的話,也是清朝末年了吧,在那邊是夠得上資格拉紅繩保護了……行吧,老闆,你看看我示範……用這個石臼,要巧力加大力,還是有點技術含量的。”

看著那副年齡是自己的三倍長的石臼,踩板已磨得光滑了,落錘因常更換,還顯得簇新,石臼裡明顯一層光滑的壁,麥希明和林小麥一起把扒皮取核,連同那層薄薄的貼著核的帶酸澀味的膜也撕扯乾淨,林小麥手裡不停,嘴巴也不停:“用石臼呢,最要緊是手眼如一,及時調整落錘方向,確保所有果肉都能錘爛……這種活兒說起來半點不難,無非細心二字。把枇杷果肉搗得筷子插入即倒,就可以了。然後用這邊的玻璃滴濾壓壺擠出枇杷汁來,就地取材用石渠活水湃涼。這個枇杷汁,不是落入黃瓜裡的,是一會兒爺爺炒熟鹽的時候,擠入鹽裡的。”

麥希明聽到這裡,一邊用心記,一邊有疑問:“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用舂米的機器,又或者打漿機之類的來打漿,豈不是更快?”

林小麥道:“手工舂確實費時費力一些,不過眼睛看著心裡有數,哪裡果子爛了哪裡沒爛,下手下腳有分寸。機器舂的話,是定時定量數秒數,三十秒是三十秒,一分鐘是一分鐘,到了點就停,對於這種用量不大而僅僅起到點睛之筆的秘料來說,反而手工製作價效比高。要流水線生產量產化,又是另一回事了——再說,那種醃菜也不會想到用枇杷汁落熟鹽啊?按照配比配料,工序到了定時定量投撒最後灌裝就完事兒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