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也病故了,然而他臨死前的一番話卻在歷史上引起了巨大爭議。那麼,劉備到底說了什麼?這後背又有什麼含義呢?下節再聊。

日期:2022-03-12 07:05:58

第一百二十節 白帝託孤

上一節我們聊到,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也病故了,然而他臨死前的一番話卻在歷史上引起了巨大爭議。那麼,劉備到底說了什麼?這後背又有什麼含義呢?

劉備逃入魚復縣的白帝城後,改魚復縣為永安縣,寄託了自己美好的願望。然而現實往往與願望是相反的,這次沉痛的打擊讓劉備一病不起。自知時日無多的劉備,將諸葛亮召來永安交代後事。劉備首先明確了長子劉禪的繼承地位和諸葛亮的輔政地位,然後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邦定國成就大業。如果我的兒子成器,你就好好輔佐他;如果不成器,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三國史上又一次託國事件。而與其他幾次不同的是,這次的委託者劉備是一位真正的皇帝。如果劉備只是託孤,那可以理解,但他為什麼要託國呢?常見的說法有四種:第一,至公說。這種說法認為,劉備大公無私,以天下和百姓為先,寧願放棄家族利益,也要讓位於賢德之人。陳壽就激動地說,這是君臣之間最大公無私的表現,是古今最美好的典範(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這個說法顯然不能讓人信服。劉備一生戎馬,幾經生死,難道是為了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送給別人?既然這樣,當初何必從曹操那裡叛逃,乾脆幫曹操打天下不是更好?劉備的人生理想是復興漢室,江山都改姓瞭如何復興漢室?讓諸葛氏篡漢和讓曹氏篡漢有什麼區別?第二,試探說。這種說法認為,劉備對諸葛亮不放心,因此出言試探。用《御批通鑑輯覽》的說法就是“猜疑語”。這個說法,問題很大。劉備試探諸葛亮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又能試探出什麼來呢?難道諸葛亮會說,好的,你死了我馬上登基?就算諸葛亮真有這個想法,也不可能公然說出來,至少不能現在說出來。這和當年劉表試探劉備的時候可不一樣。荊州名義上是天子的,實際上是劉表的,劉表就是想看看劉備對荊州歸屬權以及對自己到底是怎麼定位的。現在劉備是君,諸葛亮是臣,蜀國是劉備的私人財產,沒有第二個選項。第三,風尚說。這種說法認為,當時的風尚就是喜歡說點大公無私的話,但其實就是客氣客氣。比如有客人來你家做客,臨走的時候你說留下來吃飯吧,你不是真心想留對方,對方當然也不會傻乎乎地說,好啊好啊。我就那麼一說,你就那麼一聽,千萬別當真。這是最接地氣的一種解釋,但是也有問題。諸葛亮聽到劉備的話後,立即痛哭流涕地說:臣一定竭盡全力,忠貞不二,以死相報。諸葛亮的表現怎麼看也不像是客氣和禮儀。第四,廢立說。這種說法認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意思不是讓諸葛亮替劉禪當皇帝,而是授權諸葛亮可以自行更換皇帝。劉備的太子是劉禪,但劉備還有兩個兒子——劉永和劉理。劉備的意思是劉禪要是不行,諸葛亮可以從這兩個裡面選一個。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仔細一想還是有問題。劉永和劉理都是庶子,劉備即便真的不在乎長幼之分、嫡庶之別,那也應該把話說清楚說完整,而不是說出這樣一句模稜兩可的話。如果當時劉備確實是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了,只是陳壽記錄得模稜兩可,那陳壽的目的是什麼?以上四種說法都不能很好地解釋劉備的託國行為,在這裡,我提出另外一種解釋——協議說。劉備其實是在萬般無奈之下,想和諸葛亮達成一個協議。魏、吳兩國在後來皇權的傳遞過程中,宗室的力量都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使得異姓的權貴功勳們不敢輕易挑戰皇權。劉備的故鄉在最東北的幽州,劉備的帝國在最西南的益州,劉備建立的政權中,缺少宗室這個重要的力量。這樣,與劉備關係最親近的家族便成了外戚。劉備的皇后是吳氏,吳皇后的哥哥是吳懿。然而,西漢和東漢都因外戚而亂,因外戚而亡,劉備敢把權力交給外戚嗎?對於劉備而言,保護皇權最好的方法是任命四到五個輔政大臣,讓權臣相互制衡,誰也不能一家獨大。但這樣一來,蜀漢政權很難形成合力,吞吳滅魏統一天下的宏願永遠也不可能達成。三國之中,蜀國最弱,又剛剛經歷慘敗,上下一心尚且不一定能保證安全,一旦力量分散,就只能坐等亡國了。對於蜀漢而言,唯一的出路是由一位政治強人出面,集所有權力於一身,帶領大家走出困境。毫無疑問,諸葛亮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如果諸葛亮野心膨脹,想當曹操怎麼辦呢?答案是沒有任何辦法。所以臨終前劉備對諸葛亮說,你要想當個忠臣,那就當個忠臣;如果不想,那你就自立。劉備是在萬般無奈地情況下賣了諸葛亮一個人情,你若篡位,我們不抵抗,你也別趕盡殺絕。諸葛亮當然知道劉備是什麼意思,因此痛哭流涕地表忠心。劉備還給兒子劉禪留了一份遺詔,詔書中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滿滿的愛。劉備先是說,我都六十多歲了,死了就死了,沒什麼可遺憾的。丞相說你很聰明,要真是這樣,我就放心了。緊接著,劉備給兒子劉禪留下了兩個衷告:第一個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成了後來的警世名言;第二個是“惟賢惟德,可以服人”,這是劉備一生的成功經驗。像每一個學齡兒童的家長一樣,劉備最擔心的,還是劉禪的學業。劉備反覆告誡劉禪,一定要多讀書,要博覽群書。最後,劉備讓劉禪以諸葛亮為父,以後好好聽相父的話。交代完後事,劉備從容地閉上了眼睛,享年六十三歲。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三位失敗者中,袁紹和劉備都是戰敗後不久急火攻心一命嗚呼。唯獨曹操又活了十一年,其間還南征北戰手不釋卷。從某種角度說,心有多大,命就有多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