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卷 不識廬山真面目 第九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夜深了。

陳勝還坐在廳堂裡,藉著昏黃的油燈,閱讀著陳家家史。

陳家並非詩書傳家的儒生之家,但幾代掌舵人大抵都還是識字的。

這個時期的書籍,還是用刻刀雕刻在竹木上的簡牘,雖然書寫起來頗為麻煩,但勝在成本不高。

反正不花錢,陳家的幾代掌舵人也就勉為其難,將一些陳家的大事都記錄下來,作為供後世子孫參考的資料留存於陳家。

這些家史簡牘之中儲存最為久遠的,是陳家商隊的第一代掌舵人陳恪所留,也就是陳勝的高祖父留下來的。

據陳恪的所留簡牘記載,他本是司州陽城人氏,只因家貧,無處討生計,遂與二兄投軍北上。

從戎十五載,得以北疆安狄軍五百主之職傷殘卸甲,歸田途中,路遇流寇劫掠商隊,提短兵(親兵)三十人殺賊安民。

因其仗義解圍之事,得商隊之主碭郡商丘徐家業老大人提攜,與短兵十八人落戶陳縣,行行商之事……

“難怪陳縣內都以‘行商陳家’稱呼陳家,原來陳家這個‘陳’與陳縣這個‘陳’,不是一個陳。”

陳勝閱讀簡牘上充滿歲月痕跡的古拙文字,若有所思的暗道。

按理說,一個同姓之人聚集,甚至以姓氏冠以地名的地界內,同姓之人往上數幾代總會有些沾親帶故的關係,彼此間稱呼之時,大多會以輩分間的關係相互稱呼,就算是隔得遠一些,字輩已經不同,也可以在姓名之前冠以堂號,以此來表示,五百年前是一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