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令人呵呵的勸降書

李煜知道南漢不是大宋的對手,考慮到兩國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他不敢多想了。

他的筆下都是良辰美景,清風朗月,才子佳人,那堪這金戈鐵馬,血雨腥風,就想找一位才子來為他代筆。

在南唐這個寫詞都能當飯吃的國度,想找出個大才子,文章聖手,那是分分鐘的事。李煜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在國內想力挽狂瀾,大搞改革的知制誥潘佑。

“潘愛卿啊,改革的事你先放下,先幫朕代個筆,寫一封勸降書。”

潘佑,幽州人,七歲就能作詩,那水平,妥妥的一代鬼才,且看他的《七歲吟》:

朝遊滄海東,暮歸何太速。

只因騎折白龍腰,謫向人間三十六。

此時的潘佑,正在和戶部侍郎李平二人,想方設法挽救南唐的危難時局,他借鑑《周禮》實行井田制、依周禮置牛籍等思路進行變法。如果成功了,大宋想滅掉南唐,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潘佑沒有讓李煜失望,很快就上交了一篇洋洋灑灑兩千多字的勸降書,從各方面分析了南漢對宋稱臣的必要性和好處。

“煜與足下叨累世之睦,繼祖考之盟,情若弟兄,義敦交契,憂戚之患,曷嘗不同……觀夫古之用武者,不顧小大強弱之殊而必戰者有四;父母宗廟之仇,此必戰也;彼此烏合,民無定心,存亡之機以戰為命,此必戰也;敵人有進,必不捨我,求和不得,退守無路,戰亦亡,不戰亦亡,奮不顧命,此必戰也;彼有天亡之兆,我懷進取之機,此必戰也。今足下與大朝非有父母宗廟之仇也,非同烏合存亡之際也,既殊進退不捨、奮不顧命也,又異乘機進取之時也。無故而坐受天下之兵,將決一旦之命,既大朝許以通好,又拒而不從,有國家、利社稷者當若是乎……況大朝皇帝以命世之英,光宅中夏,承五運而乃當正統,度四方則鹹偃下風……近奉大朝諭旨,以為足下無通好之心,必舉上秋之役,即命弊邑速絕連盟。雖善鄰之心,期於永保;而事大之節,焉敢固違。恐煜之不得事足下也,是以惻惻之意所不能雲,區區之誠於是乎在。又念臣子之情,尚不逾於三諫,煜之極言,於此三矣,是為臣者可以逃,為子者可以泣,為交友者亦惆悵而遂絕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