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葉知秋點頭,說:“的確如此。曾國藩並非完人,他能取得成功,有個不斷提升、自我革新的過程。”

孔坤之接著話說:“這些年‘曾國藩’熱一直長盛不衰,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曾國藩,學習和模仿著他,視他為偶像。這說明曾國藩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長處。”

葉知秋說:“也許每個人都能從曾國藩身上找到與自己類似的缺點或不足。但是,曾國藩能夠透過修身來改正這些缺點和不足,這讓人們覺得可以借鑑他的方法來完善和提升自己。”

孔坤之笑著點了點頭:“小葉這個觀點挺有意思,有道理。”

葉知秋受到鼓舞,繼續說:“人們對曾國藩的關注和興趣,正好說明了處在變革時期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渴求來自中華傳統文化的滋潤,希望在同族同宗的成功人物身上受到啟迪和教益。曾國藩身逢亂世,能夠脫穎而出,功成名就時又能急流勇退,關鍵在於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克服自己的慾望。”

孔坤之說:“不錯,慾望、權勢和財富最容易讓人迷失。曾國藩是個有信仰的人,他信奉儒家的忠孝仁義、克己復禮,這個世界上能夠堅持理想與信仰的人最終是少數。這少數人才能成功。”

葉知秋深為贊同,說:“孔書記您說得對。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被封侯爵,他的弟弟曾國荃也因克復南京被封伯爵,父母先輩也得到誥封。作為漢臣,曾氏一門可謂得盡朝廷榮寵。而跟隨他的湘軍子弟也都水漲船高,權勢熏天。乃至有人勸其自立為王,與朝廷分庭抗禮。但曾國藩並未因功高而自傲,反而深自警惕,不但壓制弟弟以及湘軍將領與朝廷親貴之間的衝突,而且自請裁撤湘軍。有人說曾國藩沒有膽氣,自剪羽翼;也有人說他對朝廷是愚忠。其實,一則曾國藩一生信奉的儒家忠孝仁義、克己復禮思想不允許他成為一個篡逆反叛之人。他平復太平天國打的就是‘護名教’的旗號,名教就是儒教,因而吸引了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站在了他這一邊。二則曾國藩看清了當時的局勢,自己到達榮寵的極點,也就到了風口浪尖。如不識進退,他將成為眾矢之的。不但朝廷親貴視其如骨鯁在喉,必去之而後快,全國各地軍閥勢力也將聯合起來反對他。而百姓經歷了二十年的‘哀鴻遍野,生靈塗炭’,沒人希望再起戰亂。即便是他的湘軍系統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左宗棠的楚軍原本就自立門戶,與其貌合神離。他著力培養的弟子李鴻章野心勃勃,所建立的淮軍早欲取湘軍而代之。在全國一片反對中,區區二十萬湘軍又有何能為?何況這二十萬湘軍內部已經開始腐化,互相之間爭名奪利,暮氣深重,不復為當年的精銳之師、‘王者之師’。一旦貿然起事,曾國藩必將身敗名裂,成為全國公敵、名教罪人。他知道極榮最容易轉化為極辱,為保一生清譽、一門平安,也為保一國元氣,故而謙抑退讓。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這需要與強烈的慾望、巨大的誘惑做鬥爭。曾國藩是有大智慧的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