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崔浩的意見就是隔岸觀火、見機行事、坐收漁利,理由是劉裕出兵討伐秦國,志在必得,如果不借道,兩國必然開戰,而北方的柔然一直以來都是蠢蠢欲動,到時肯定會背後瞎搗亂,勢必造成首尾難顧,遭殃的可是魏國,反之願意借道,晉軍西攻秦國,勝利了會感激魏國,失敗了,晉軍銳氣盡失,回師途中,魏軍再出擊,可輕而易舉地打敗,痛打晉軍秦國也會感激魏國。

崔浩雖說得有理有據,但跟滿朝公卿大臣相比,人微言輕。拓拔嗣內心是想幫舅老爺的,群臣害怕劉裕取河北之地,也不願借道給晉軍。不肯借道只有打了,拓拔嗣調集十萬大軍駐黃河北岸,嚴陣以待。

劉裕率軍沿黃河而上,南岸晉軍絳旗迎風招展,北岸魏軍綿延不絕,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但小衝突不斷,晉軍的大船以拉縴加划槳的方式而行,纖繩時間長了也會斷,船順水漂到北岸,魏軍就來找麻煩。

劉裕明白,不給對方點顏色,魏軍是決不罷休,於是率軍登上北岸,排兵佈陣。對付騎兵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與大弩,騎兵藉著戰馬的衝勁,對步兵有壓倒性優勢。劉裕先以弱旅示弱,以小箭射魏軍,魏軍仗著馬快甲固,一個衝鋒就打敗前鋒的晉軍,魏軍獲勝後,軍心大振,以為晉軍兵弱箭短,於是率大軍三面合圍晉軍,劉裕一看魏軍中計,擺出卻月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