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與其他民變、起義的群眾基礎相類似,山東、河南、安徽一帶連年遭受自然災害,水災、旱災、蝗災此起彼伏,這是客觀原因,不得不承認;

地方官員為了粉飾政績,瞞報災情,還增加稅收,編造盛世繁榮景象,作為自己升官的政績,而把農民逼上絕路;

從“銀刀卒”到“龐勳之亂”,其殘餘勢力始終沒有被徹底清剿,他們一直扮演著群盜流寇的角色,在這一帶活動;

在王仙芝起事之前,徐州一帶就已經有成群結隊的盜匪掠奪民間財產,而州縣無力制服;

以上是民變能夠快速壯大的主要社會因素。佔了“人和”。

本次民變爆發地點和早期的活動範圍,是長垣、濮州、曹州一帶,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四省交界的地區,在當時也是天平軍、感化軍(原武寧軍)、宣武軍、義成軍、魏博軍等轄區邊境交界處,“三不管”地帶,這是起義軍迅速壯大的地理因素。佔了“地利”。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天時”:南詔二次入侵西川。

這一個原因乍一看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一個在今天的四川,一個在今天的山東,跨著大半個中國。

這就對了,恰恰是因為距離遠。

南詔二次入侵西川,逼近成都,朝廷把“南詔剋星”高駢緊急調往西川。高駢,時任天平軍節度使,天平軍總部在鄆州,今天的山東省東平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