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1-10-16 18:12:10

110 西漢功臣集團一大特徵—總體有文化並崇尚文化

=

總體有文化並崇尚文化,在秦末各路義軍中,是漢軍一大特徵,更是漢軍最終勝出的重要原因。

對照范增在楚軍、在項羽麾下的結局就能恍然大悟,楚軍容不下讀書人。而漢軍,始終保持了總體有文化並崇尚文化這一特點。百餘年後駐防居延前線的漢軍燧長(相當於哨長,介於班排長之間),基本都“能書會計知律令”(參見勞幹:《居延漢簡考釋之部》)。亦即,漢軍的班排長都“能書會計知律令”。這個太厲害了,太令人難以置信了。需知,二十世紀國內戰爭的各方軍隊,一般都還不到這個水平,一個連能有一兩個識文斷字的就不錯了—文書和指導員,班排一層很難做到。

蕭曹之間“及為將相,有卻”(《史記·曹相國世家》),應該就是因為這件事情。這裡代表大家說話的功臣,可能就是曹參。韓信之外,他的戰功最高。這種問題、這種場合,功勞最高的不先開口,其餘人哪裡還敢做聲?但二人又都可謂知道適可而止,蕭何臨終仍然推薦曹參接任;曹參接任後仍然繼承了蕭何的既定政策,傳為美談。

古代的文武之爭,或就始於西漢。

之前廉頗藺相如的將相之爭,只是個別現象。西周以降,傳統兵役制度並非常備軍而是臨時徵發,每十戶一乘戰車,以大大小小的貴族國、家為基本單元組織起來,自家軍隊自家統領,大大小小的貴族—公侯、大夫、士—就是全軍將士。那時官員尚不分文武,也就不會產生群體性的文武之爭。直到春秋戰國,官員還沒有制度性的文武之分,文事武事都以貴族國、家為基本單元進行,都由大大小小的貴族領導。直到秦皇朝,將領一般都還是貴族出身、都是文化人,庶人、奴婢、文盲基本不能涉足其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