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章 炮彈問題(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或許是為了緊跟這樣的國際潮流、或許只是為了省錢,北洋水師所配的大口徑炮彈中實心彈佔到了總數的六成以上,而短開花彈最多不超過三成。

但問題在於,歐洲海軍都還配備有大量的高爆彈來對付那些薄甲或無防護目標,因此穿甲彈只用實心彈也不會有太大問題;而北洋水師當年購艦時隨船附送的長開花彈已經幾乎都用光了,國內的兵工廠又都生產不了大口徑高爆彈,150mm以上的大口徑艦炮只能拿無引信穿爆彈來湊數,這問題可就大了。

要知道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時期的主力軍艦除了老邁的鐵甲艦扶桑號和採用了新式的哈維鎳鋼表面硬化裝甲的吉野號外普遍沒什麼像樣的裝甲防護,因此有爆炸能力的炮彈才是最有效的,而實心彈穿甲能力強的優勢則完全沒法體現出來,根本就沒有生產的必要。

其實歷史上北洋水師的高階軍官們普遍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奈何當時李鴻章怎麼也不相信日本會主動對中國開戰,心底裡並未將其視作頭號假想敵,因此天津機器局主要生產的還是實心彈,畢竟這個便宜。直到甲午戰爭爆發之後,天津機器局才開始全力生產短開花彈(包括150mm以下口徑的高爆彈和大口徑的無引信穿爆彈)

但這時李鴻章的外甥張士珩卻因間諜案丟官,導致作為北洋後勤部門的北洋軍械局(又叫槍炮局,與天津機器局並非是同一個機構。)暫時被當時已經投入清流一系的徐建寅(徐壽之子,當時中國最出色的化學家。)接管,結果在他的存心拖延下,直到大東溝海戰打完了之後,天津機器局造好的幾百發短開花彈才被軍械局放行送到了威海衛倉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