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0章 你可念般若?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很多人都知道這部經,真是風行天下。字數不多,琅琅上口,所有共修都會誦唸,可是就是不明白這部經講的到底是什麼,參不透。那麼今天就言簡意賅的講,講要義。

《心經》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心要,大藏經的核心,佛法的根本,是十方三世一切佛的佛之心,二百六十字義理深妙,把所有佛法都告訴你了。如果細細講,為期21天的佛七隻講這一部經也是講不完的。

這是觀自在入門的方法,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觀的是什麼?觀的是明心見性,內觀返照,照見什麼?照見五蘊皆空,色空,受、想、行、識都是空的,諸法也是空的,所以六根六塵、十二因緣、四聖諦、十八界皆空,得道什麼?空和無智,亦無所得,一空到底。用智慧,返觀觀照清楚了,丟掉妄想,究竟涅盤,得菩薩界。

大殿裡悄無聲息,僧眾、居士們端坐殿內聽不悟師父講經說法,這是清風寺的春季佛七。3月裡僧眾和雲遊至此的掛單和尚播種了早稻,忙畢了田裡和菜園的插稻和播種的活計,便又開始為春季的這場打七法會匆忙準備。

自從寺院裡老方丈一行和尚圓寂後,不悟接過了一行的衣缽,做了一行老和尚生前便指定的新住持,他是一行最得意的弟子,尚在襁褓被棄於清風寺山門外,一行親自撫養,3歲啟蒙,習書識字,刻苦勤勉,7歲時,一行問他願不願下山,徐氏族裡有人求請想收養養子,被不悟拒絕了,他說要像師父一樣,志在弘法力生,還要報師父再生父母之恩。於是一行老和尚給不悟剃渡,正式傳法。不悟20歲時被恩師舉薦入南省佛學院學習,畢業後雲遊各大叢林拜讀經藏典注,因聽說師父身體有恙提前終止雲遊重返清風寺。當時不悟的幾位師兄還在擔心不悟本來慧根深厚加之進了佛學研習,又去了各大叢林遍訪善知識,在外面開了眼界,便再不會回這山既不高,水也不深,小小的清風寺了。沒想到不悟不但回來了,而且還把新的思潮帶回了寺裡,他帶著師兄們在山上修蓄水池,引水灌溉,開墾水田,自力更生,打破了先前寺院的供養基本依靠山下鎮子幾位檀樾的局面。起初他的變通遭到了質疑,但隨著水利工程的駿工,收穫了第一茬水稻,師兄們品嚐著自己親手種值的稻米,便也忘卻了辛勞,體味到勞作中的修行,更是對不悟心服口服。隨後有更多香客紛至踏來,甚至,還有外省的、外國的居士慕名前來,本來幾近凋敝的清風寺又開始香火不斷了。於是,居士們的佈施都依居士所願用在加固牆體、佛像修復、擴建寮房,助印經典,後來因緣具足,清風寺開辦第一屆冬季的佛七法會,隨後應廣大居士之請,從一年兩次每次七天的法會,演變到如今一年4期,每期21天的佛七法會。一行老和尚駐世時,寺院共有常住僧7人,至不悟成為清風寺方丈,寺院已有長住僧17人。儘管寺裡的和尚們需要耕作、興建土木、準備法會、接待訪客、還要自行修習,不但清苦,工作量繁重,卻沒有一個告假下山或是另投他門的。想必也是這份弘法力生大願種的因,得了善果,常年都有義工上山幫忙,來過的居士們會帶著親朋好友再來,親朋好友們會帶他們的親朋好友再來。在不悟引領的改革和創新下,清風寺成了既有仙也很靈的香火之地,儘管山下的鎮子寥落了,不悟記住一行的囑託,為鎮子上虔誠的老檀樾超渡助念直至置最後一位。可清風寺沒有寥落,更沒有像三淨庵一樣徹底衰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