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卷 美玉綴羅纓 第七十九章 在下趙子瑜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有為還是無為”,這是儒家與道家的根本分歧。

道家之所以主張“無為“,原因有三:

古無為而今有為,道無為而德有為,天無為而人有為。

所以,儒道之爭,也就是古今之爭、道德之爭、天人之爭。

儒道兩家的是非,亦在於此。

此次趙戎與陶淵然的爭辯集中在這三點之上。

趙戎與陶淵然二人爭鋒相對。

趙戎:“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陶淵然:“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趙戎:“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陶淵然:“……”

……

臺下,林文若聚精會神的傾聽臺上爭辯,盯著臺上二人,突然輕輕鬆了口氣。

清辯開始之前,林文若很是擔憂,特別是在得知趙戎對手是道家君子後,更是如此,甚至產生了結局已輸的錯覺,但現在見趙戎剛開始竟然絲毫不落下風,懸起的心不由得放下一點,至少還有希望!

並且林文若越是聽下去,越是驚訝,他發現趙戎擁有出眾的辯才,對道家典籍更是信手拈來,這點他倒是有所瞭解,知道趙戎記憶力很好,只是沒想到他平日裡竟然還研究過道家,而且看樣子,不只是草草看過那麼簡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