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十六回 智紀昀明哲勸良將 賢傅恆倥傯理民政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三個人默不言聲。

“過江渡船上,紀昀給朕背了一段《陋室銘》。”乾隆一哂說道:“好嘛,如今的官是‘官不在大,有權則名;職不在長,有銀則靈’。‘談笑有商場,往來皆灶丁’!無錫縣令在他衙門前寫了‘三不要’——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妾——有好事人用小字下了註腳。不要錢:嫌少;不要官:嫌小;不要妾:嫌老——貪婪,卑汙……伊于胡底?長此以往,激出民變也未可知。更遑論盛極之世?”

傅恆的心被他沉重的語氣壓得有些窒悶,舒展了一下,透著氣說道:“李德裕論漢昭帝本紀曾說:‘人君之德,莫大於至明。明以照奸,則百邪不能蔽矣。’皇上高居九重,心念草萊,這就是至明。冠狗雖多,但奴才以為,冠狗尚未走近帝側。人,有時修德不謹律己無法,也會變成冠狗。奴才自身居鼎鉉之側,常常以此警惕,自信不是冠狗,劉統勳、紀昀、阿桂無論新進宿舊,也都是良實精白臣子,就連賜死的訥親,也不曾敢在機樞中央胡作非為過。因此,現在還可說是明主在上、正人相輔,不至於出大亂子的。從百姓一面說,無非吏治錢糧二事,這裡有極要緊的一條,皇上自臨極以來不曾有過紕漏——天下無苛政。有了這一條,徐圖整頓振作,絕不至於攘出亂子的。”

“朝廷好,百姓安——你說的兩頭好,中間有弊。”乾隆咀嚼著傅恆的話,目光流移心中似有所動,“這個見識有意味。”他頓住了,陷入了思索:已經幾次和傅恆紀昀阿桂議過,吏治敗壞要整頓,但其實沒多大效用。他登極以來,已經殺掉了兩個大學士,一個大將軍,黜掉幾名封疆大吏,殺劉康時還專門命百官觀刑。可謂煞費了苦心,但過後卻依然故我,震懾不大。上下瞻對、金川兩戰雖然敗潰,想起來令人羞憤欲死,但軍機處卻添進一個少壯有為的文武全才阿桂,又識出兆惠海蘭察兩員能將……他覺得裡邊有點什麼道理,卻一時揣摩不透,因問兆惠:“你們怎麼不說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