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0-08-31 00:05:07

我們看 一下戰國時期出土的青銅機械裝置的一部分,其基本構造來講,將一系列部件構架起來,可以存在一整套機械化製品。

最為直接 就是車輛和一些傳動裝置。

然而這四千年前的陶寺最新出土的兩樣東西,讓人不解:

這個出現於陶寺晚期墓中,而且:

玉和銅粘在一起, 帶於手腕,兩者孔徑相當。這是最早的銅和玉的接合工藝。

問題來了,從輪器上看,很單薄,不可能做成機械化,但是僅僅說它是禮器,又顯得很怪異。關鍵是還排除了是裝飾品的可能性。

從這兩者的粘合成器上看,運用青銅作為物件組合小件,部件的技術和思路至少 已經成熟,區別的只是其用途而已。

早期青銅器除了祭器,禮器,容器之外,包括三星堆出土的疑似部件,及陶寺晚期的這些銅器,可以看出,四千年前已經有青銅組合成器的條件,那麼出現簡易的青銅組合機械也是完全 有可能的。

至於發展到了戰國時期,更復雜更大型的青銅機械才有成型的思路條件。

日期:2020-08-31 00:22:07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殉葬用的“俑”,據《禮記·檀弓》,孔子“謂為俑者不仁”。鄭玄注:“俑,偶人也,有面目機發,有似於生人。”皇侃疏:“機械發動踴躍,故謂之俑也。”孔穎達正義:“刻木為人,而自發動,與生人無異,但無性靈知識。”又《孟子·梁惠王》:“仲尼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焦循《孟子正義》:《廣雅》引(張揖)《埤蒼》雲:“俑,木人,送葬設關而能跳踴,故名之。”“為其像人者,謂為其像人之轉動跳踴也。”可見木“俑”就是由簡單機械發動能夠自己轉動跳躍的木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