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認為狨就是金絲猴,後人亦多有持此說者。但這段文字最後一句又寫道:“狨,一名猱”,這是又把“狨”和“猱”混為一談。對於“猱”,中國人不會眼生,李白《蜀道難》“猿猱欲度愁攀援”,所指即是此物。

狨和猱是同一種生物的說法,也並非全無根據,明代人馮夢龍的《古今譚概》寫道:

“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以其餘奉虎。虎謂其忠,益愛近之。久之,虎腦空,痛發,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據《古今譚概》提供的資訊,猱和狨一樣,是“小而善緣”,善於攀援的動物;這種動物智商頗高,它會用具有麻痺效果的手法替老虎撓癢,趁此機會以利爪掀開老虎頭骨,取虎腦而食,老虎起初甚至感覺不到疼痛,等到反應過來,已經腦裂而死。喜食獸腦這一點,正與袁枚同鄉目擊的猴狀小獸一致。

在名物學和詞彙學領域,存在一種常見現象叫做“流俗詞源”,即語言者對難以索解的概念,參照自己熟悉的事物和概念做出通俗但錯誤的主觀解釋。最典型的例子是“指鹿為馬”,認識馬而不認識鹿,便強行把鹿解釋成馬。古代的名物考據,尤其對稀有生物考據時,常犯這類張冠李戴的錯誤,倘若不加訂正,反而以訛傳訛,久而久之,考據物件的本來面目就只有越來越撲朔迷離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