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隱士問道:“然則計將安出?”

老叟道:“倀這種東西,最貪酸味,可多備烏梅、楊梅,灑於道路,倀食則短暫失明,不能為虎探路,虎必墮陷坑。”隱士大喜,要宰鵝煮酒款待老叟,老叟婉拒而去。

翌日隱士下山備辦了一大笥的鮮梅、梅乾,遍灑在山道上。夜裡四鼓之後,忽聽轟隆大響,虎嘯嘶吼如雷,天亮出門一看,一頭大虎死在陷阱之中,從此虎患消絕。[3]

唐末孫光憲的《北夢瑣言》解釋倀為什麼要助紂為虐,為老虎做幫兇的因由時說:“凡死於虎為倀,須得一人代之”——倀只有找人給老虎吃了,自己才能擺脫虎的奴役,獲得自由,這跟傳說中溺死、縊死的替死鬼情形相仿。照此說法,倀是受制於老虎的邪術,身不由己,被迫作惡的。然而大多數虎倀傳說並未提到倀的解脫及其爭取自由的意願,相反,倀對它們的虎主子每每表現出特別依戀的親切情感,更見得此輩不是無可奈何,而是心甘情願“為虎作倀”。

唐人裴鉶在他光怪陸離的傳奇集《傳奇》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唐穆宗長慶年間,名士馬拯攜僕冶遊瀟湘,登衡山祝融峰,于山巒之間,見一蘭若,四面松竹環合,煙翠蔥蘢,不覺塵心盡洗。近前一看,山門半掩,寺裡靜謐無聲,彷彿無人住持。

馬拯推門而入,朗聲求見,一個洪壯的聲音應道:“嘉客光降,有失遠迎,請禪房奉茶。”循聲望去,東首蒼松之下,一楹精舍門戶敞開,佛榻上坐定一個身形高大的老僧,長眉修髯,皓然勝雪,笑盈盈向他看來,一對眸子精光四射,顯示出極其深湛的修為。馬拯慌忙上前拜見道:“山行遊客冒昧參謁,打攪大師清修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