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34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聽到, 估計能樂得直蹦三尺高。

然而她並沒有。

此刻的她剛剛結束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中的對談講座, 正興致索然地坐著直升機飛往拉斯維加斯與汪丹會合。

很顯然, 眼下她的心情並不大好。這份消極心情的來源也很簡單,那便是她今日的工作進行得有些不如先前預設般理想。

下午在博物館的對談主題其實頗具新意,探討的是當下社會攝影技術的不斷變革在推進藝術發展的同時, 也造就了當下“全民攝影”的現實。如今在全球的社交網路中,每一日都會產生近百億的全新數碼影象。而這種完全出於自主性創造的行為, 其出發點其實與原生藝術一直所強調的自發性創作概念十分相似。因而這些由人們自發性所創造並分享的影象, 又能否堪稱為一種全新模式的藝術創作呢?

在孟漪看來, 這個問題顯然是具有批判性與時代性的,也值得從多個方面去思辨。因為全民攝影與原生藝術間確實存在一些共性, 但在概念傳遞的這一方面,二者仍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並不容得全然混淆。

可惜今日與她對談的那位英國批評家,情緒態度有些極端, 在很大程度方面抵消了學術對談本應給觀眾們帶來的靈感啟迪。

孟漪雖一向深知批評家大都沒有省油的燈, 多半是些歷史比別人多瞭解了些的人, 便擅於廣徵博引、巧舌如簧, 給新誕生的流派在藝術史中找血緣、探家系,各執千頭萬緒。可那位英國批評家的觀點導向還是有些過於個人化, 並對駁向於自己藝術研究的理論都抱有著一種十分消極的態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