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十六章 手持大義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諸夏”這個概念逐漸確立於春秋中期,同時它的內涵是在不斷在向外擴的,即在不斷的用夏變夷。

因為這種夷夏區分,不再以血緣姓氏為區分標準,而是以可以改變的“衣冠禮樂”和“披髮左衽”的文化面貌為標準。

禮之大者,莫過於尊王與親親,如能向上尊重周王,向下扶助弱小的諸夏列國,這樣的諸侯國當然是禮義之邦。

因此,雖然夷夏有別,但春秋戰國時夷夏之間的邊界並不非常固定,夷可以透過學習夏的文化而成為諸夏的一員。

到戰國後期,中原地區政治軍事上和文化心理上的用夏變夷終於大告成功,在中原出現了連成一塊的華夏,原來的華夷雜處演變為華夏居內而夷狄居外的格局。

也就是說,經過數百年的兼併戰爭,中原的夷狄已被消化殆盡,逐漸與周人融為一體,諸夏成為一個整體的政治集團。

從前不屬於周人的諸侯國,如杞、陳、吳等紛紛加入諸夏,各諸侯國內部上下層周人、殷人之分漸漸消弭,趨於融合。楚在春秋時被諸夏視為“非我族類”的大敵,到戰國時也躋身冠帶七國之一,不能自外於諸夏的政治體系。

從此,七雄皆為諸夏,戰國時不再需要“攘夷”的旗號,所爭的是誰能統一諸夏,不管秦帝還是楚王,天下都已是諸夏的天下。

也就是從這時起諸夏和華夏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