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7-5-21 8:57:52

把帝王的秘籍掀開——解讀《周易》(40)

“勿用”不是“不用”

“勿用”

“勿”:甲骨文寫作“”“” 等。

《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遊,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據稱勿勿。”

《字彙》:“勿,勿勿,猶切切也。”

《廣韻》:“勿,無也。”“勿,莫也。”

“勿”字的本義是古代士大夫、士所建旗幟。半赤半白,主要用途是用來召集民眾。古代戰事頻繁,召集民眾往往是為了應對敵人的侵略,其事急切,故“勿”字又引申為急促之義。“勿”字還有一層含義,就是作副詞用,表示否定,相當於“不”或“無”。

為什麼集眾的旗幟成了“無”?古人沒有交待。可能是旗幟插在固定的位置不動,就是平安無事。如果舉旗招搖,就是有事,召喚大家快來。所以,“勿用”是聚眾,“勿不用” 就是無事,大家不用來的意思。更有可能是源於對《乾》卦初九爻爻辭“潛龍,勿用”的誤讀,望文生義地以為既然是“潛”,當然也就“無”……

我們現在使用“勿”字一般都是當“不”字用,傳統易學釋《周易》卦爻辭就是將“勿”字全部訓為“不”。“潛龍,勿用”被釋為“潛藏的龍,不能使用。”這樣解釋表面上看來好像完全正確,因為既然“龍”已經“潛藏”,當然也就“不能用”,無“龍”可用嘛。但仔細地分析卻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就是以“不”訓“勿”雖然可以勉強訓通“潛龍,勿用”的爻辭,但不能訓通《周易》卦爻辭中其它的卦爻辭。譬如《屯》卦卦辭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