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7-4-10 14:48:58

五、孔子的變性手術

《周易》雖然被孔子作為教材保留了下來,但這卻是一本奇怪的教材,因為孔子辦學期間並沒有教過。或者說這本書發給(如果有書發的話)學生後是新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三十多歲的孔子自己並沒有將這本書看懂。而且,這時的孔校子忙得很。他要抓緊時間辦速成班,組織力量鬥季平子。鬥爭失敗後,則走上了一條漫長的流亡之路。

士為知己者死。孔子一生都在為知己者魯君昭公、孟僖子及其繼承人賣力。都在為恢復周初的政治秩序而忙碌。但他是很不得志的,除了五十二歲那年在魯國受到短時間的重用外,他一生都在流亡中度過。都在周遊列國,到處推銷他的那帖沒人要的復辟牌狗皮膏藥。直到近七十歲時,他才開始安靜下來,承認自己的復辟夢破碎。

但這個就要走到生命盡頭的老頭依然不甘心。他要作最後的一博。他要將自己的政治理念用文字記錄下來,供後人參考。他希望自己的理想能由他的學生們完成。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孔先生開始違背自己辦學之初只解釋而不創作的標榜,“隨心所欲”起來了。結果是誕生了兩本新書:《春秋》和《孔氏易傳》。

《春秋》本是魯國的史書。當時的各國均有類似的史書,只是名稱不一而已,如晉國史書稱之為《乘》,楚國稱之為《檮杌》等。這些史書由各國史官負責寫作,忠實地記錄本國君王的言行和有關的國家大事。為了記錄的真實性,往往是兩個史官寸步不離君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史記•晉世家》中有一則故事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