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7-6-7 15:15:35

這次策劃的發起人是聶壹,他和匈奴有生意往來,在雁門關的漢人,不可能不與匈奴做生意,這種狀態持續了N千年,也是山西晉商馳名天下的“地利”,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交際的地方,創造了商業機會。但是匈奴的掠奪性激怒了這位商人,他想到了布個口袋陣,狠狠地幹匈奴人一下。如果按照當時的描述,這樣的埋伏一旦成功,可以讓匈奴大傷元氣,不敢回望南方,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這次策劃失敗了。警覺的匈奴單于“未至馬邑百餘裡,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隱蔽工作有漏洞,導致大漢戰略意圖暴露,包圍性質的殲滅戰最後演變成了追擊戰,不僅沒有給匈奴人以重創,反而把破壞和平的責任攬了過來,從一個受害者變成一個啟釁者。

戰爭之前,朝廷有過爭論,專制體制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有些事情,一定要“民主決策”,因為拿不準,有各種變數,所以要集思廣益,搞成功了,肯定要歸功於偉大、光榮、正確的皇上,搞砸了,有過這麼一次討論,引蛇出洞,各種錯誤甚至反動思想有了暴露的機會,皇上就能很容易地抓到墊背的倒黴蛋。所以,專制並不拒絕民主作風,有時候,還是很猛地發揚一下的。

在朝廷關於要不要伏擊匈奴一下的爭論,在王恢和御史大夫韓安國之間展開。韓安國有宰相之才,早年曾在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那裡任相國,梁孝王與景帝同有心結,韓安國折衝其中,政治智慧和工作水平不是一般在高。老韓老成恃重,不願啟釁,指導思想還是保守主義,維持漢匈關係五十年不變,但是,他的想法和雄心勃勃的漢武帝不合拍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