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3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若非如此,我們就無法解釋他事後突然躍居“一等功臣”的原因。

雖然史書對此隻字不提,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推移到玄武門事變的十幾年後,卻還是可以從史料記載中找到某些隱晦的線索,從而進一步證實我們的上述推斷。

那是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侯君集因參與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事洩被捕,其罪當誅,而唐太宗李世民卻替他向群臣求情,希望大臣們能法外開恩,饒侯君集一命。李世民說:“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於法。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

所謂“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這句話既可以做廣義的理解,也可以做狹義的理解。廣義來說,這是對侯君集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肯定;狹義來說,尤其是“家國未安”四個字,似乎暗含了這樣的資訊——侯君集當年的行動很可能不僅關乎“國事”、同時更關乎“家事”!

什麼樣的事情既是國事也是家事呢?

我們認為,這很可能就是李世民勒兵入宮,“囚父”、“逼父”之事!

也許正因為侯君集當年圓滿完成了逼宮任務,貢獻重大,意義特殊,所以李世民才會對此念念不忘,極力要保住他的性命。而當群臣竭力反對,聲稱“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必欲誅之時,李世民顯得十分無奈和悲傷,對侯君集說:“與公長訣矣,而今而後,但見公遺像耳!”並且“欷歔下泣”。(《舊唐書•侯君集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