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古琴在漢魏時期定型,有蕉葉式、仲尼式、落霞式。一般琴有130釐米長,20釐米寬,厚大約5釐米。面板用桐木,背板用梓木,下面有大小兩個出音孔。大孔為“龍池”,小孔命“風沼”。通常琴都是黑色,也有少量用棕色或紅色。琴的面板上有十三個小圓徽,用來標記音的位置,上面鑲嵌著貝殼,貴重的鑲嵌金或者玉石。古琴屬於彈撥絃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演奏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複雜技巧,表現力強。古琴是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高的樂器。

琴在儒家視為“八音之首”,由於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彈琴的風氣很盛,逐漸形成古代文人必須具備“琴、棋、書、畫”的修養傳統。孔子在提倡琴樂之初就教導說君子樂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樂。操琴通樂是君子修養的最高層次,人與樂合一共同顯現出一種平和敦厚的風範。的確於琴樂之中,孔子聽到了文王聖德之聲,師曠聽出了商紂亡國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氣象就蘊涵在其中。作為“正音”,琴樂寄寓了中國千年的正統思想和文化。古琴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嵇康面臨死亡,還操琴一曲《廣陵散》;伯牙彈琴遇知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藉助琴來表達愛慕之心;諸葛亮巧設空城計,憑著悠閒的琴音,智退司馬懿雄兵十萬為千古傳頌。魏晉以後,文人隱士們撫琴以修身養性、止邪納正,古琴逐漸在民間盛興。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琴融合了人們知慧的結晶,並逐漸發展、完善至今,其魅力非同凡響。中國古琴主要為文人雅士的樂器,屬自娛的室內雅樂,所以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