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絡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列寧所謂“怎樣成為同一的(怎樣變成同一的),——在怎樣的條件之下它們互相轉化,成為同一的”,就是這個意思。

“為什麼人的頭腦不應當把這些對立看作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當看作生動的、有條件的、可變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呢?因為客觀事物本來是如此的。客觀事物中矛盾著的諸方面的統一或同一性,本來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動的、有條件的、可變動的、暫時的、相對的東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條件向它們的反面轉化著。這種情況,反映在人們的思想裡,就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只有現在的和歷史上的反動的統治階級以及為他們服務的形而上學,不是把對立的事物當作生動的、有條件的、可變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去看,而是當作死的、凝固的東西去看,並且把這種錯誤的看法到處宣傳,迷惑人民群眾,以達其繼續統治的目的。共產黨人的任務就在於揭露反動派和形而上學的錯誤思想,宣傳事物的本來的辯證法,促成事物的轉化,達到革命的目的。

所謂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說,我們所說的矛盾乃是現實的矛盾,具體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轉化也是現實的、具體的。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27),《淮南子》中所說的“羿射九日”(28),《西遊記》中所說的孫悟空七十二變(29)和《聊齋志異》(30)中的許多鬼狐變人的故事等等,這種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乃是無數複雜的現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於人們所引起的一種幼稚的、想象的、主觀幻想的變化,並不是具體的矛盾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的變化。馬克思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之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31)這種神話中的(還有童話中的)千變萬化的故事,雖然因為它們想象出人們征服自然力等等,而能夠吸引人們的喜歡,並且最好的神話具有“永久的魅力”(32)(馬克思),但神話並不是根據具體的矛盾之一定的條件而構成的,所以它們並不是現實之科學的反映。這就是說,神話或童話中矛盾構成的諸方面,並不是具體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科學地反映現實變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