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陳寅恪在提攜後進方面讓季羨林感觸最深。他說他本研究西洋文學,後改專攻梵文、巴利文故紙堆,是受在清華旁聽陳寅恪“佛經翻譯文學”的影響。1945年,季羨林留德已經十年,正準備回國,聽說陳寅恪在倫敦治療目疾,便寫信向他彙報學習情況。陳寅恪本不瞭解季的學業,一聽說季的指導老師瓦爾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學,且季的師祖便是自己的導師,他馬上覆長函鼓勵季羨林,並熱情把他推薦給胡適,致使季羨林一帆風順地到北大當了教授。後來陳寅恪讀了季羨林的論文《浮屠與佛》大加讚賞,推薦給《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使季羨林“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季羨林晚年追憶陳寅恪時深情地說:“如果沒有他的影響的話,我不會走上現在走的這一條治學道路,也同樣來不了北大。”

1949年流寓臺灣的老門生勞榦,早年畢業後即在中研院史語所工作。到臺後,仍在“史語所”供職。傅斯年逝世以後,他參加傅斯年遺稿整理工作。一個偶然,他在傅斯年的一本書中看到陳寅恪給傅斯年的覆函:“對我加以鄭重推薦,這件事陳先生從未曾直接或間接表示過的,使我萬分感動。”勞榦從心底裡佩服陳寅恪。

羅爾綱回憶他與陳寅恪的見面,抗戰爆發後,陳寅恪南下途徑長沙。在“聖經學院遼闊的廣場上,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地站在路旁無聊地觀望。”陳寅恪當時也在廣場。羅爾綱說:在我旁邊忽然有人急促地叫道:“這是陳寅恪!這是陳寅恪!”我還沒有見過陳先生的風采,正打算追去看,忽然想到這是沒有禮貌的,便停止了。過了兩個月,社會科學研究所派我回廣西接洽遷桂林,住在環湖酒店。這是個寒冬之夜,約在7時半,聽有人叩房門。開了門,原來是陳寅恪先生!陳寅恪先生光臨我這個小小的助理研究員的住所,真是天外飛來的喜訊!我恭迎陳先生進來坐定。他說夜到旅館訪友,見住客牌知我住在這裡,就來看望,不訪朋友了。陳先生一坐下來,就說看過我許多考證,接著一篇篇加以評論。他一直坐到11時,旅館要關門,服務員來通知,我送他出旅館門口,他才依依不捨告別。這件事,距今57年,卻如在眼前。我深感榮幸,也極感驚奇。陳先生是研究教導隋唐史和撰著文學考證的。我研究的太平天國和他距離那麼遠,我又不是他的學生,他為什麼這樣關心我的著作呢?我今天回想起來,使我豁然感到陳寅恪先生胸懷曠達,潤物無邊。……我一生最著力的著作是80年代以後10年對《水滸傳》原本和著者的研究。羅貫中《水滸傳原本》出版,我曾得到新華社的報道,中央電視臺的廣播,我想如果陳先生能見到,那該多好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