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1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李斯的心緒沉重而飄忽,如同那沉甸甸又飄飄然的漫天大雪。秋冬以來,皇帝的言行似乎發生了某種不可捉摸的變化,有了某種難以言說的心事。何種變化?何種心事?李斯似乎隱隱約約地捕捉到了某種影子,可又無法確證任何一件事情。以嬴政皇帝的剛毅明朗,不當有如此久久沉鬱的心緒。然則,這又能說明何事?皇帝盛年操勞,屢發暗疾,體魄病痛自然波及心緒,不也尋常麼?皇帝主持完王賁葬禮歸來,第一件事便想減輕天下徭役,究竟動了何等心思,僅僅是聽到了劉邦結夥逃亡與黥布聚眾作亂麼?果真如此,倒也無可擔心。然則,皇帝的沉鬱,皇帝那日聽到關中老秦人流散情形後的肅殺默然,似乎都蘊藏著某種更深的意味。況且,歷來敬重大臣的皇帝,那日徑自將他一個人丟在書房走了,這也實在是絕無僅有的事了。然無論皇帝如何撲朔迷離,至少,有一點似乎是明白無誤的:皇帝開始思索新政得失了,開始想不著痕跡地改正一些容易激起民眾騷動的法令了,提出改變徭役令便是顯然的例證。那麼,為何有如此動議?是皇帝對整個大秦新政的基本點有所鬆動,還是具體地就事論事?若是後者,無須擔心,李斯也會盡力輔佐皇帝補正缺失。然則若是前者,事情就有了另外的意味了。舉朝皆知,對大秦新政從總體上提出糾偏的,只有長公子扶蘇一個人,扶蘇的主張是稍寬稍緩,尤其反對坑殺儒生。若基於認可這種總體評判而生髮出補正之議,將改變徭役徵發當做人手處,則李斯便需要認真思謀對策了。原因很清楚,李斯既是大秦新政的總體制定者之一,又是總攬實施的實際推行者;帝國君臣與天下臣民對大秦新政的任何總體性評判,最重要的涉及者,第一是皇帝,第二便是首相李斯。而自古以來的鑑戒是,天子是從來不會實際承擔缺失責任的,擔責者只能是丞相;沒有哪個臣子會公然指斥皇帝,更不會追究皇帝的罪責,但言政道缺失,第一個被指責的必然是丞相;丞相固然為群臣之首,但也是臣子,並不具有先天賦有的不被追究的君權神授的神聖光環。也就是說,假若皇帝真正地在某種程度上認可了扶蘇的主張,他這個首相便須得立即在總體實施上有所變更,向寬緩方面有所靠攏;否則,秦政“嚴苛”之名,便註定地要他李斯來承擔了。可是,皇帝是這樣麼?他有意提到扶蘇,皇帝如何還是一副厭惡的口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