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9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終於,冬盡之時一道詔書傳遍了朝野:開春驚蟄之日,皇帝將行大朝會。

大咸陽雖則鬆了一口氣,然終是其心惴惴,原因便在這春季大朝會的日子。開春朝會固然尋常,每年必有的鋪排一年國事的程式而已,然詔書明定為驚蟄之日,便有些暗含的意味了。是時,《呂氏春秋》已經在天下廣為傳播,人們對月令時令與國事大政的種種神秘關聯已經大體清楚。而在《呂氏春秋》問世之前,基於天人感應的國事執行程式,還是一種深藏於天子主城與上層官府的頗為神秘的治道學問,尋常庶民是不明所以的。《呂氏春秋》以月令時令論國事,向天下昭示了自佔秘而不宣的天人治道之秘笈,使天子諸侯的基本國事動作成為大白於天下的可以預知的程式,誠一大進步也。儘管世事滄桑治道變遷,然其根基傳統畢竟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依據《呂氏春秋》以及種種在民間積澱日久的天人學問,人們很清楚驚蟄之日的特異含義。

蟄者,冬眠之百蟲也。驚蟄者,雷聲驚醒冬眠百蟲也。自立春開始,驚蟄是第三個節氣,大體在每年二月初的三兩日,後世民諺雲:“二月二,龍抬頭。”說的便是驚蟄節氣。《呂氏春秋·仲春紀》雲:“仲春之月(二月),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

蟄蟲鹹動,開戶始出……無作大事,以妨農功。”也就是說,自古以來,二月之內除了傳統認定的“安萌芽,養幼少,存諸孤,省囹圄,止獄訟”等等安民政令之外,是忌諱“做大事”的。就其時盛行的天人感應學說而言,若政令違背時令,則有大害:“仲春(二月)行秋令,則其國大水,寒氣總至,寇戎來徵;仲春行冬令,則陽氣不勝,麥乃不熟,民多相掠;仲春行夏令,則國乃大旱,暖氣早來,蟲螟為害。”也正是因了這種種已知的禁忌與程式,人們雖則不安,卻還是認定:驚蟄大朝不會有國政大舉,更不會有大凶之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