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就歷史事實說話,先秦時代的中國族群有著極其渾厚的精神力量與行為自信,對天命天意等等,相對於後世的種種脆弱心理與冥頑迷信,確實做到了既敬重又不拘泥的相對理想狀態。敬重天命,在於使人不敢任意妄為;不拘泥者,在於使人保持奮發創造力。姜尚踏破周武王占卜伐商吉凶的龜甲,春秋諸侯不敬天子而潮水般重新組合,新興大夫(地主)階層紛紛取代久享天命的老諸侯,種種潮流,無不使拘泥天命者黯然失色。就基本方面而言,秦國是一個典型。秦人歷史上有兩則神秘預言,一則是舜帝“秦人將大出天下”的預言,一則是老子關於秦國統一天下的預言。兩則預言能見諸《史記》,足證在當時是廣為人知的。但是,歷史的事實是,秦國執政階層始終沒有坐等天意變成事實,而是歷經六代人浴血奮爭才成就了煌煌偉業。

魏國如何?

雖然,在畢萬之後,我們沒有發現更多的關於魏國王族篤信天命的史料,但合理的推測卻是有歷史邏輯依據的。這個歷史的邏輯是:一百餘年永遠重複著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個國家的王族便必然有著精神層面的根源;這個精神根源不可能是厭惡人才的某種生理性疾病,而只能是對另一種冥冥之力產生依賴而衍生出的對人才的淡漠;這個冥冥之力不可能僅僅是先祖魂靈,而只能是更為強大的天命。列位看官留意,魏國滅亡一百餘年後,太史公尚以天命之論解讀魏國滅亡原因,況乎當時之魏國王族乎?簡單的邏輯演化出最殘酷的結論:無論天意如何,失才便要亡國。越是競爭激烈的大爭之世,這一結局的表現方式便越是酷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