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自滅趙大戰之後,王翦已經是天下公認的名將了。作為戰國兵家的最後一個大師,尉繚子曾經備細揣摩了王翦在秦軍中的種種舉措,深有感喟道:“王翦之將才,與其說在戰場制勝,毋寧說在軍中變法也!有度而戰,談何容易!”以後來被證明的史實說話:秦一天下,王翦三戰,滅趙滅燕滅楚,恰恰是最為關鍵的三次大戰;趙最強,燕最老,楚最大;三次大戰,王翦都以其獨有的強毅、堅韌、細膩的戰法順利滅國。不戰則已,戰則沒有一次驚心動魄的大反覆。這是後話。

面臨燕國局勢,王翦所憂者,在於秦國廟堂對“滅國必戰”尚無清醒決斷。王翦很清楚,由於燕國熱誠謙恭,獻地獻人加稱臣,使秦王與李斯尉繚等一班用事大臣,不期然生出了另外一種期冀實現的謀劃:以燕國不經兵戈而臣服,給天下一個垂範警示——只要各國能如燕國這般臣服,便可保留部分封地,以邦國的形式存留社稷!當王翦接到待命王書,也知道了秦王將以春朝九賓大禮接受燕國稱臣盟約時,閃過心頭的第一個想法便是:秦王有懷柔天下之意了,如此可行麼?此等疑慮,王翦並沒有再度上書申明,他覺得應該看看再說。畢竟,秦王與王綰、李斯、慰櫞等一班廟堂運籌君臣,都不是輕易決策之庸才,如此部署,或可能有意料不到的奇效。再說,駐守北邊的蒙恬也沒有信使與他會商。這說明,蒙恬是沒有異議的。既然如此,等得幾個月無妨。無論如何,在秋季最佳的用兵季節到來之前,必然會有定論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