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三,有人認為岳飛曾向高宗進言商議立皇子的事情。高宗本有一個幼子,就是在苗劉兵變中被擁立為帝的那位,但兵變後不久就夭折了,而高宗再無生育,所以從太祖的後代中選出兩位作為備選的皇儲,岳飛便提出了他認為其中非常合適的那位。很多現代人就認為岳飛作為手握軍權的武將議立皇儲是犯了大忌,也是促成被殺的因素之一。在此需要提醒一下這些清宮片影迷們,岳飛犯了清朝的大忌,不會在宋朝被殺。廢立皇儲,這是國家大事,並非某一個人寫張紙條藏在匾額後面就能決定的,而是要透過正式的朝議才能生效。名相韓琦牽頭議立了兩位皇帝,深受皇室的感激而不是忌諱。孝宗朝的宰相史浩正是因為議立太子受到高宗的賞識,平步青雲。岳飛作為一品少保,如果在這個重大問題上選擇了逃避,他反而會受到鄙視。光宗紹熙年間的宰相留正就是因為不願承擔廢帝的責任而被罷相,後來首相趙汝愚讓留正復相,甚至引火燒身,自己也被彈劾下臺。

第四,這是最讓人相信的一種說法,有人說岳飛整天高唱“迎回二聖”,如果打敗了金國,救回徽、欽二帝,將會威脅到高宗的皇位,還煞有介事的舉出了明英宗“奪門之變”的例項來論證這個擔心非常有理。甚至在《劍橋中國史》中,西方史學家也對這種觀點持贊同態度,但這種觀點其實更不符合事實。欽宗的歸來並不會威脅到高宗的皇位,因為大家要相信宋朝的組織結構非常完善,出現奪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即使欽宗有奪位的心思,其實也沒有人響應他,到紹興十年,南宋朝廷已經都是高宗自己提拔起來的人了,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嫡系部隊恰恰就是岳飛。那些以明英宗“奪門之變”為例的朋友,請您更仔細的再看一看《明史》,明英宗並不是推翻景泰帝重返皇位的,而是在景泰帝駕崩後沒有子嗣的情況下自然繼承了皇位。所謂的“奪門之變”完全是宦官曹吉祥和武將石亨為了貪圖擁立之功,騙取明英宗當了他們的馬前卒,景泰帝已經死了,即便沒有“奪門之變”明英宗也是可以繼回皇位的。至於高唱“迎回二聖”的人其實並不是岳飛,而是整個宋廷,尤其是宋高宗自己。事實上,宋欽宗留在北方對他威脅更大,金人隨時可以張邦昌、劉豫的格式扶植欽宗在北方稱帝,以對抗南宋朝廷,宋高宗才會更加麻煩。兀朮臨終前就曾遺囑:一旦被宋高宗打回中原,就擁立欽宗為帝,並宣佈高宗的南宋朝廷非法,留為金人的一道殺手鐧。也正因如此,宋高宗才極力想要回欽宗,金國則始終沒有同意,而是將欽宗攥在手中作為人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