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5-05 12:04:43

秦檜歸來

秦檜,字會之,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薨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西元1090——1155年),政和五年(西元1115年)進士,在正史和野史中均作為大反派存在。檜(guì,音同桂),是一種大樹,俗稱圓柏,有個成語叫檜柏常青。這個字本來不算生僻,但由於秦大漢奸用了它作名字,後世都恥於提起此字,現在竟然成了生僻字,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有人能讀準這個字的。事實上秦檜在書法上有重大貢獻,我們現在看到的宋體字,是最適合印刷的字型,就是秦檜的發明。不過正由於是他發明的,所以不能叫秦體,只能叫宋體。

秦檜的身世本來很簡單,父親是一名基層幹部,自己透過努力學習考中了進士,之後一直在地方教育系統工作,後調任太學學正(中央黨校政教主任),進入中央。靖康元年,斡離不兵臨城下,提出許多要求,秦檜上書說不能滿足貪得無厭的金人,尤其不能割地。但他的建議沒有得到批覆,還調他去當張邦昌的幹當公事(秘書)。秦檜說這人是專門割地的,我才不去他那兒,並反覆推辭,沒有去。後來宋廷還是決議割太原等三鎮,以秦檜暫掛禮部侍郎銜和肅王趙樞出使金營。回來後宋廷又反悔了割地之舉,並進行了頑強抵抗,由於秦檜之前堅決反對割地的義舉,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吳幵認為他頗有正氣,薦為殿中侍御史,很快又升為右司諫。但金人堅持要割地,否則就攻破東京。宋廷朝議此事,百官有70人認為可以割地,秦檜等36人認為不可。最後由於太原等三鎮軍民的頑強抵抗,沒有割地,秦檜的聲望也達到頂點,成為御史系統最高長官:御史中丞(相當於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金兵攻破東京後,欲立張邦昌為帝取代趙宋,群臣以秦檜為首,進狀極言不可。後來金人單方面宣佈偽楚成立,擄掠二帝及大批重臣北去。張邦昌請放歸孫傅、張叔夜和秦檜三人,因為他將這三位視為宋室中興的希望。當然,金人沒有同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