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李世民在戰鬥打響前一刻表現猶疑不決,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是可以助燃秦王府上下人等的同仇敵愾之心。以上已說過,秦王府與東宮、齊王府相比,兵力是非常懸殊的,秦王府中的兵將除非能以一敵十,才勉強夠與敵方打個平手。所以士氣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場戰鬥的輸贏。李世民一再退縮,尉遲敬德一再頂上。而這種一頂再頂,讓這些同志都憋了一身的氣力,到真正開戰時就能勇不可當。這就是所謂的“遣將不如激將”了。而且,借尉遲恭等人的勸說,也可統一思想,同樣有激發士氣之效。

二是李世民也沒有一擊即破的把握。正由於兵力太懸殊,行動太冒險,要說下決心就下決心,談何容易!李世民遲疑的不是應否發動政變,而是應否在這個時候發動政變,能否再等一等,看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時機到來或者在形式上更靈活更穩妥一點。他的猶疑是他思考的過程,也是為了穩妥起見。

三是顧慮將來的道德後賬。李世民表示想讓李建成等先動手,然後就可以比較名正言順地反擊。這顯然是出於道德上的考慮,而不合於戰略。所謂“先發者制人,後發者受制於人”,李建成一旦發動政變,以他的壓倒性的優勢,李世民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他唯一的造反只能是乘動議不備,先發制人。李世民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稍一猶豫,權衡利弊後,還是決心舍道德顧慮而從戰略要求。而先發制人,確是他最終獲勝的關鍵之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