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承乾倉促糾集漢王李元昌、侯君集(果然應了人精李靖的預言)、李安儼、杜荷(杜如晦之子)、趙節(長廣公主之子)等密謀造反,副皇帝想縱兵西宮,最後出師未捷(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被刺客紇幹承基出賣,下獄後廢為庶人,徙往黔州,兩年後死在那裡。

想想,李世民控制時局的能力多強,李承乾絕對也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了才出此下策的,最終果然也“死”得很壯烈,和李泰一樣憂憤而死,李世民還流了幾滴鱷魚淚,幾天不上朝辦公。

終於,又一次皇朝大換血大功告成,皇帝成了最大的發牌者。

只是,這樣的一種“勝利”實在也是代價太高,李世民自己的兄弟、兒子、女婿以及大臣全都牽涉了進來,打擊面不可謂不大,革命成果難道就是自己至親的寶貴生命?他怎麼也想不通,這政治也忒是太殘酷了,原本意志堅強臨危不亂的英明領袖居然有點心灰意冷突然想不開起來,玩了一次自殺,抽刀要自戧,好在禇遂良等老大臣夠醒目拼命拉他,激情過後他也只能自殺未遂,不然這也夠轟動的事件了。唉,領袖也有難處啊,高處確實不勝寒。

最後,我們來八一八皇族洗牌中最轟動也最有戲劇性的李恪被殺案。

歷史牛書《資治通鑑》載曰:“司空、安州都督吳王恪母,隋煬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為類己,欲立為太子,無忌固爭而止,由是與無忌相惡。恪名望素高,為物情所向,無忌深忌之,欲因事誅恪以絕眾望。遺愛知之,因言與恪同謀,冀如紇幹承基得免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