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判斷一個國家的發展前景,不是以該國目前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為依據,而是以該國的國民素質與所信仰的價值觀念為標準。因為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甚至對立的手段、方法來實現,局面容易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波動。一個國民素質堪憂的國家如果沒能及時隨著經濟發展、政治穩定之際而得到發展、提高的話,縱然擁有上述局面也必然註定難以持久,就象無源之水必然要乾枯一樣。一個國家的真正強大不是因其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而是擁有廣大具有睿智、品德和勇氣的民眾,這種財富不是任何國家可以佔領和掠奪掉的,也不是外部因素所能輕易影響和改變的,它是一個國家能夠保持長久穩定與發展的力量源泉……

社會習俗對國家目的的影響、作用是透過該國民眾(包括統治階層)在本國地理環境與文化環境中所養成的價值觀、倫理觀、人生觀等思想觀念及思維習慣而產生的。不同的社會習俗造就了不同的價值觀、倫理觀,價值觀、倫理觀的不同就意謂著利害標準、是非標準的差異,利害標準、是非標準的差異就意謂著各國在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所依據的判斷標準、衡量標準存在著差別,判斷標準、衡量標準的差別導致了認識結果各異,相異的認識結果導致目的、行動的對立。

社會習俗是一個國家、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環境中經過萌發、培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有利於其當時生存、發展的一種文化意識與行為習慣。縱觀社會習俗的形成、發展過程,首先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一個國家、民族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後的時代,人們生活受自然條件因素的制約、影響程度越大,反映到文化意識形態中的自然痕跡所佔比重也越大。因此,社會習俗具有鮮明的地域性。隨著科技進步、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人們對自然環境的依賴程度逐步減小,受後天人文因素的影響則越來越大,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作為反映客觀存在的意識形態------社會習俗也必然隨之發展變化。因此,社會習俗具有時代性。由於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的變化十分緩慢(相對不變),經過世代相傳積累的、與這一生存環境相適應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具有延續性。因此,它又具有傳統性。所謂的民族性就是社會習俗的地域性、時代性與傳統性的概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