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九月,荷蘭海船在廣東曲江近海沉沒,地方當局派人下海打撈。在那個沒有潛水裝備的時代,人們的打撈方式相當巧妙。他們先將一艘大船載滿砂石,使吃水加深,再將大船航至沉船之上,潛水將鐵鏈系在大炮的銃耳上,之後將砂石拋入海中,借船身的浮力將大炮與沉船分開,再以絞車絞起。經過三個月的努力,除了中小銃外,共撈得大銃三十六門。其中二十四門運送進京。第二年,又從另外兩艘沉船上打撈出一批大炮。

這些沉船“大銃”中,有一些出現在寧遠的城牆上,將後金的八旗鐵騎打得大敗。

明清工匠以銅鐵鑄成最好的大炮,比西方提前了200年

先進的紅夷大炮並不全是來自打撈,天啟四年(1624年),中國南方已開始自造紅夷火炮,虎門白沙巡檢何儒就鑄造了十四門,其中幾門也被帶去寧遠。能如此迅速進行量產,與中國當時鑄鐵技術優秀有關。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一門“定遼大將軍”大炮,是由吳三桂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捐資鑄造,全長約380cm,內徑為10cm,可能是中國大陸現存的紅夷炮中最長的一門。

在不斷的仿造中,明代工匠改進了鑄炮技術,使用鐵芯銅體鑄造法。它巧妙地利用銅之熔點(1083℃)遠低於鐵(1538℃)的物理性質,於鐵胎冷卻後再以泥型鑄造法或失蠟法制模,並澆鑄銅壁。與先前的鐵炮或銅炮相比,此種新型火器不僅管壁較薄,重量較輕,花費較少,而且比較耐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