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美國,最令張愛玲引以為自豪的寫作遭遇毀滅性打擊。一部部作品寫出來,一部部被出版社拒絕,為此張愛玲不知流下了多少羞恨交加的眼淚。絕望之中她只好為香港電影公司寫劇本以謀生,甚至著手寫作《張學良傳》。她終於發現,她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紅”的天才。其實,20世紀40年代她在兩年內從一個因戰爭輟學的大學生一躍而成為上海最有名的作家,是與上海“孤島”時期的特殊形勢分不開的。藝術和人生的“傳奇”,並不能到處複製。沒有原則的人,看上去忙忙碌碌十分主動,其實是被動的,路越走越窄,人生越來越暗淡。胡蘭成、張愛玲都是如此。而一個作家,如果沒有一顆博大的心靈和日益堅實的信仰體系,必然一步步走向枯竭。

夏志清先生曾建議張愛玲多接觸美國社會,然後以美國生活為素材進行創作上的突破。但張愛玲孤傲又軟弱,無法融入美國這個早已現代化了的社會。她的生活越來越封閉,最後把自己關起來,有人給她打電話要事先寫信預約,她連友人書信也懶得看了。

在張愛玲的性格中,有一種寒意沁人的真正的冷。她不像其他女人一樣喜歡小貓小狗,對唯一的弟弟也冷眼相看。即使和她最親密的人如好友炎櫻、姑姑也錙銖必較,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對於社會,她也沒有多少了解的慾望,一次她坐人力車到家要付車伕小賬,覺得非常“可恥而又害怕”,把錢往那車伕手裡一塞,匆忙逃開,看都不敢看車伕的臉。有一次空襲後,她和朋友在街頭小攤吃蘿蔔餅,竟能對幾步外窮人青紫的屍體視若不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