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9-01 21:21:18

其二,官僚隊伍的貪腐與能力低下。這個問題與明朝也差不多,而且還更嚴重。因為,大清帝國的官僚隊伍不是自己另起爐灶建立起來的,而是把明帝國的官僚集團整個收購過來的。這次收購,收購的本來不是優質資產,最優秀的那一部分人比如史可法、鄭成功等等拒不投降,他收購不了。所以,明帝國官僚集團的問題清帝國幾乎是全盤吸納了。那些滿人,打仗還可以,治國能力不用多說,比較低下。這就導致大清帝國的整個官僚體系從一開始就貪腐而低能,可謂先天不足。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後,大清帝國是否著力提高官僚隊伍的質量呢?沒有。首先,沒有改變官僚集團的知識結構。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傳統官僚集團的知識結構是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為核心的倫理學、哲學和以法家思想為代表的行政學。官僚們普遍缺乏經濟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導致整個國家的工商業無法得到充分發展。康熙是個很開明的人,對於西方的科技文化都大膽吸納。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並沒有下令讓臣子們來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設法改變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特別是官僚們的知識結構。他宣傳推廣的仍然是傳統儒家的義理經學、宋明理學,比如他親自主編《性理精義》,重新刊定《性理大全》、《朱子全書》等頒行全國,而那些先進的西方科學比如《人體解剖學》卻藏於深宮之中僅供他自己學習。康熙這位喜歡西方科技的皇帝尚且如此,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其次,在文化上的高壓統治,極大地摧殘了士人的風氣、官場的風氣。滿清帝國對思想的控制是非常嚴厲的。康熙就興起過文字獄。他的兒子雍正、孫子乾隆在他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不但透過官方修書、指定科舉教材等方式來禁錮人們的思想,更是多次興起文字獄,嚴厲打擊觸犯專制權威的文字與思想。僅乾隆一朝有案可查的文字獄就高達130餘起,處死160多人,受到牽連的不計其數。這種文化高壓政策龔自珍稱之為“戮心”。幾十年間,這些“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的國家棟梁和民族脊樑被殺戮殆盡。所剩下的,自然是那些苟且庸碌、阿諛奉承、全無責任心、只知貪腐的無恥之徒。結果是,“自大學士、尚書、侍郎,以及百司庶尹,唯諾成風”。道光時大學士曹振鏞的為官之道:“多磕頭,少說話”正是當時官場的寫照。再次,康熙為政力求寬和,曾說:“治天下之道,以寬為本,若吹毛求疵,天下安得全無過失者?”又說:“夫官之清廉,只可論其大者”,“廉吏亦非一文不取”。對於一般的數額較小的貪腐行為,康熙皇帝主張“銀數無多,何苦積害”,“大可不必深究”。前面已經多次指出,腐敗的口子一開,那就只會擴大不會縮小。結果在這種寬縱政策之下,腐敗的官吏比比皆是,“私派浮於國課,差徭倍於丁糧”。在康熙之後,除了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間吏治較嚴以外,其他各朝嘴上說的是“寬嚴相濟”但實際都是以寬為主。比如嘉慶一朝查處了不少貪官,但嘉慶帝從不大開殺戒,一般只懲處主犯,其他人只小罰一下甚至只告誡一下。和珅一案就是例子。嘉慶帝殺了鉅貪和珅,但卻沒有處罰和珅集團中的其他貪官。這哪裡有用?嘉慶皇帝沒辦法,只好寫詩罵手下這些官僚:“牛羊付與豺狼牧,負盡皇恩為爾曹。”第四,清朝進入官僚隊伍的途徑不僅有科舉、薦舉等等,還有捐納(也就是買官)等入仕途徑。在康熙十三年,為了對付三藩之亂,康熙下令讓有錢人捐輸買官,幾年之中捐知縣者竟多達數百人。這只是一個開頭,後來一旦國家財政緊張,就賣官。清中期以後,國家財政年年緊張,那就乾脆把賣官變成一項正常的行政工作來做了。且不說這些用錢買官的人都是什麼文化水平,就只說他上任之後自然要收回成本,不貪腐行嗎?另外,滿人還不用透過科舉考試就可以進入官僚隊伍。一些“材具庸下”甚至“目不識丁”的旗人憑藉特權而身居高位,怎麼能真正幹好工作?再加上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傳統知識分子越來越顯得落伍。因此,大清帝國的整個官僚集團在執政能力方面還要比明帝國更低一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