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8-23 09:16:49

對於三藩之亂,我的觀點是這純屬因為康熙帝的不成熟而引發的一場戰亂。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康熙皇帝自我感覺太好。康熙皇帝萬萬沒有料到,一個被世人所不恥的漢奸吳三桂振臂一呼,竟然亂了半個中國,竟然有那麼多漢人反清。在談到除鰲拜的時候就有人指出:“決定16歲康熙具有這些優良品質、卓越才能的基礎,是他在漢文化的氛圍中,自信為‘天子’、唯我獨尊的心理狀態。”當他除掉了鰲拜集團之後,這種心態毫無疑問地得到了強化。康熙在決定是否撤藩之時就認為:“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制之”。這就體現出他此時根本不擔心吳三桂等人造反。那麼是不是他真的準備好了呢?從現在的史料中我們沒有發現康熙帝在吳三桂造反之前有什麼很高明的部署。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康熙帝對吳三桂的能量估計不足。康熙帝在撤藩之前的確已經預料到吳三桂可能造反,但是他絕對沒有料到會有那麼多人響應吳三桂。吳三桂輕而易舉地就取了四川、貴州、湖南,不到數月吳三桂的軍隊便已飲馬長江。各地反清武裝也紛紛而起。三藩之亂初期清政府處於劣勢的狀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皇帝自我感覺太好,沒把吳三桂放在眼裡。

其二,撤三藩是康熙急於實行的既定方針。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從親政開始就“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書之宮中柱上”,可以說是公開表明自己解決三藩問題的決心。至於為什麼要撤三藩,其原因與除鰲拜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強化皇權。康熙皇帝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中華帝制下皇權要求集中的傾向與地方藩王要求自治、分裂的傾向有著內在的不可調和的衝突。而年輕而又自我感覺良好的康熙很急於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正如吳三桂手下的謀士劉玄所說的:“皇上早就想撤藩,只是難於啟口而已。大王申請一到,肯定很快就會批准。”康熙最終果然沒有聽從索額圖的勸阻,下令撤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