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6-21 09:47:59

第三,恢復生產。在忽必烈之前的蒙古,基本上是以掠奪為主,不怎麼重視生產。但到忽必烈這兒,情況發生了變化。忽必烈在給漢臣高達的詔書中就說:“昔我國家出征,所獲城邑,即委而去之,未嘗置兵戍守,以此連年征伐不息。夫爭國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雖得其地而無其民,其誰與居?今欲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業力農,蒙古人未之知也。爾熟知其事,宜加勉旃。”這話就說明忽必烈否定了原先的掠奪政策,而開始重視農業生產。這可不是說說而已,忽必烈還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恢復農業生產。比如,於公元1270年在中央設立了司農司,專門負責農田水利,並勸農立社,加強農業生產。再比如,下令禁止蒙古軍隊佔農田為牧地和踐踏莊稼等等。

第四,改國號,遷都。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第二年,正式建都燕京(今北京)。先說改國號。“元”這個國號本身就是漢化的一個表現。忽必烈在詔書中說得明白,這個字就來源於《易經》中的“大哉乾元”。這既表示了蒙古國的統治者正式接受了中原文化,也表明了這個政權的一個全新階段的開始。可以說,改國號這件事標誌著蒙古國在忽必烈的手上正式完成了由邦國制度向中華帝制的轉型,成為整個中華帝國的一個王朝。而建都燕京,則有利於元帝國對整個中原的控制,而且正如忽必烈自己明確表示的“山以南,國之根本也”那樣,元帝國已經將國家的根基定在了中原而非塞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