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當時東晉政府注沒注意這支威脅極大的政治力量呢?他們沒心思注意這個。第一,他們的心思還在內鬥上呢。當時對東晉朝庭威脅最大的是桓玄。這傢伙,有兵、有權、有勢、有地位,而且將北府兵的頭兒劉牢之給幹掉了,從名義上控制了北府兵。第二,當時北府兵的實力有限,雖然是精銳,但人數不多,還不能構成現實的威脅。第三,恐怕由於當時士族門閥制度的思維慣性,誰也不會想到這些寒門將領能夠登上歷史的舞臺。以他們的門第完全無法和桓玄相比。

但是,前面講了,戰爭是最直接的競爭,戰爭的勝敗不是由門第的高低決定的。在與桓玄的戰爭中,以劉裕為核心的北府兵不但取得了全勝,消滅了桓氏勢力,而且自身實力也迅速地壯大了起來,具備了取代東晉的力量。而在此之前,東晉司馬氏皇族已被桓玄所消滅,至此沒有任何力量能夠維繫東晉帝國的生命。

隨著東晉的滅亡,南北朝的大幕拉開了。

但凡篡位得來的江山,總沒有自己打下來的江山穩固。魏晉以來的歷史已經反覆證明了這一點。宋、齊、梁、陳也在不斷重複證明這條定律的真實。其實,劉裕、蕭道成、蕭衍和陳霸先這四個篡位而立的開國皇帝,心裡也清楚自己的皇位不怎麼穩固。手下的大臣隨時都有模仿自己的可能。怎麼辦呢?很苦惱啊!

劉裕最先想了一條辦法,以兒子出任方鎮。這其實真是個餿主意,估計劉裕沒怎麼讀過歷史,當年西晉八王之亂不就是因為諸侯王們勢力太大中央控制不了嗎?果然,公元453年,在建國三十年後,宋發生了類似八王之亂的內戰。起因是太子劉劭弒父篡位,接著武陵王劉駿(即宋孝武帝)、南郡王劉義宣、竟陵王劉誕等人為爭皇位展開了激戰。在激戰中勝出的宋孝武帝劉駿發現爺爺的辦法太不可靠,諸侯王出任方鎮不可靠,不是諸侯當然更不可信。於是開始用典籤這個原來管文書的小官來監視各方鎮。可是用典籤這個辦法更臭。為什麼呢?第一,在管理學上有一個基本原則,叫權、責、利相統一。典籤官小、級別低,因此能夠獲得的正當收益必然低、承擔的責任也小,但是權力卻很大。可想而知,這不承擔相應責任而且不能得到合理的正當利益的權力必然會用來謀取私利。結果地方行政長官都想方設法巴結典籤,地方政務自然一團糟。第二,這種特務監視的辦法,不但不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相反還會加重上下之間的猜疑。再加上政府除了用典籤監視以外,一旦發現造反的苗頭甚至覺得對方可能造反,就誅殺了事。結果,皇族內部殺得一塌糊塗,君臣之間毫無信任可言。就是不想反的,也能給逼反了。比如宋前廢帝劉子業見到文帝和孝武帝都排行第三,生怕自己排行第三的弟弟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篡他的位,於是要殺劉子勳。可憐的劉子勳,年僅十歲,被迫起兵造反。最後兵敗被殺。對皇族不放心,對大臣就更不放心了。皇帝對大臣不放心,大臣對皇帝就更不放心了。最終,一個叫蕭道成的大臣幹掉了皇帝,自己上臺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