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宦官之禍,是歷代多有的,擁兵為患的,卻只有唐朝。後漢末,蹇碩欲圖握兵,旋為何進所殺。總之,政權根本之地,不可有擁兵自重的人,宦官亦不過其中之一罷了。

禁兵把持於內,藩鎮偃蹇於外,唐朝的政局,終已不可收拾,遂分裂而為五代十國。唐時的節度使,雖不聽政府的命令,而亦不能節制其軍隊。軍隊不滿意於節度使,往往譁變而殺之,而別立一人。

政府無如之何,只得加以任命。狡黠的人,遂運動軍士,殺軍帥而擁戴自己。即其父子兄弟相繼的,亦非厚加賞賜,以餌其軍士不可。

凡此者,殆已成為通常之局。所謂“地擅於將,將擅於兵。”五代十國,惟南平始終稱王,餘皆稱帝,然論其實,則仍不過一節度使而已。

宋太祖黃袍加身,即系唐時擁立節度使的故事,其餘證據,不必列舉。事勢至此,固非大加整頓不可。所以宋太祖務要削弱藩鎮,而加強中央之兵。

宋朝的兵制:兵之種類有四:曰禁軍,是為中央軍,均屬三衙。曰廂軍,是為地方兵,屬於諸州。曰鄉兵,系民兵,僅保衛本地方,不出戍。

曰蕃兵,則系異族團結為兵,而用鄉兵之法的。太祖用周世宗之策,將廂軍之強者,悉升為禁軍,其留為廂軍者,不甚教閱,僅堪給役而已。鄉兵,蕃兵,本非國家正式的軍隊,可以弗論。

所以武力的重心,實在禁軍。全國須戍守的地方,乃遣禁軍更番前往,謂之“番戍”。昔人議論宋朝兵制的,大都加以詆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