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市面上的任何東西都搶手,人人都在搞收藏,有囤糧食的、囤藥品的、囤棉紗的、也有囤白報紙的,“寶康裡”的二房東專門收購鋼材,鐵絲也要、鐵釘也要,到後來連床板都拆了,全家都睡在鐵皮上。更多的人則是見東西就收,火柴要收、紐扣要收,油鹽醬醋更要收,甚至連冥器店裡的花圈也被收光了,老闆賣棺材的時候都要先去顧客的家裡瞧一瞧,看看到底真的有死人沒有。

金圓券崩潰的根源當然是貨幣發行過濫、經濟體制垮臺,但按照蔡智誠的觀點,這種狀況的出現也與當時的軍事政治形勢有著很大的關係。一方面,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丟失了大片的領土,東北、華北和華中的工業基地和農村稅源全部落入了共產黨的手中,財政收入急劇減少,而與此同時,北方的難民大量湧進南方城市,原本在“全國範圍”發行的金圓券也全部聚往日益萎縮的國統區,此消彼長,政府調節金融收支的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戰場上的失利造成了老百姓的心理恐慌,政客間的內訌和爭權奪利更使得民眾喪失了信心,國民對政府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貨幣也就失去了儲蓄的功能,於是,任何人都不願意讓鈔票“砸”在自己手裡,所有的金圓券全部上市流通,這就給原本就瀕臨破產的經濟環境造成了致命打擊。

在蔡智誠的印象中,49年的這場金融災難是從2月份開始進入高潮的,那時候正值平津解放、李宗仁上臺,國民黨財團不支援桂系、共產黨方面也不給李宗仁面子,新一屆政府又沒有表現出政治和軍事上的過人之處,經濟崩潰也就成了理所當然。但49年的這場災難和44年、45年的有所不同,抗戰後期的市場混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物資匱乏,那時候用法幣買不到的東西、用銀圓同樣也買不到,而49年初的社會物資總量卻並不算很少,只是都被囤積了起來,老百姓寧願以貨易貨也不相信鈔票,市場上的價格暴漲也僅僅是針對金圓券而言,如果用銀圓購買大米或者布匹,比起48年不但沒有漲價反而還降價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