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清政府有一項最進步的措施,是皇帝的兒子不一定加封親王。加封親王后也不能取得采邑土地,也沒有政治性的王府組織。而這三個非皇族的漢奸藩王,卻各據一方,成為半獨立的局面,顯然不是正常狀態。連三大漢奸都感覺到,削藩不可避免。

削藩是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必須採取的手段,但中國歷史顯示的現象是,每一次削藩,都要引起一次激烈地反抗。一六七三年,尚可喜因為不能忍受他兒子尚之信的橫暴,向清政府請求退休,推薦尚之信繼承他的王爵並接替他鎮守廣州。當時的皇帝是福臨的兒子玄燁大帝,他允許尚可喜退休,也允許尚之信繼承王爵,但不允許尚之信接替老爹鎮守廣州,他說:“地方官職,沒有世襲的規定。”吳三桂、耿精忠(第一任藩王耿仲明的孫兒),聽到訊息,發現氣氛有點異樣,於是他們也請求同時退休,目的在試探清政府的態度,希望(並相信)中央會慰留他們。清政府對這件事十分重視,有過激烈的爭論,瞭解一旦真的撤藩,三個大漢奸一定叛變。二十歲的玄燁大帝堅持撤藩,下令接受他們的請求。三藩果然叛變,剛剛安定下來的中國,再陷於混戰。

三藩推舉吳三桂當領袖,當時正在剃髮令之後,漢人的民族感情沉重而蓬勃,全國各地人民紛紛割掉辮子響應。清軍節節後退,後退到黃河一帶,仍不斷遭到沮喪的失敗。可是,有兩個重大的因素使形勢不久即行倒轉,一是吳三桂的漢奸招牌太過於響亮,不能發出明確的政治號召和建立堅強的領導中心,他既引導滿洲韃靼入關,又殺掉朱由榔全家,使他不能利用明王朝的慣性影響力。他只有自己當皇帝,但在這個緊要關頭,新興的政權無法馬上產生向心作用。二是吳三桂老了,有老年人最容易發生的過度小心保守的心理狀態,不敢採取冒險行動。他要求絕對的安全,但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安全的革命和叛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