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濮議事件中的現任皇帝趙曙,是死皇帝趙受益的侄兒,自幼就被趙受益抱到宮裡,當作兒子撫養。大禮議事件的現任皇帝朱厚囗則只是死皇帝朱厚照的堂弟,兩個人從沒有見過面。依人倫常理判斷,濮議事件所發生的問題,根本不可能再發生,但它竟然發生。儒家系統的理學家,根據古老的紀元前五世紀使魯國國君被接住叩頭的儒書規定,認為小宗入繼大宗,應以大宗為主,朱厚囗雖無法作朱厚照的兒子,卻必須作朱祐樘的兒子,然後大宗才算不絕。一切奇異的辦法,都由此奇異的論斷而生。那就是說,朱厚囗應稱伯父朱祐樘為父親,應稱伯母朱祐樘的妻子為母親,而改稱自己的父親為叔父,改稱自己的母親為叔母。

當此議論最初提出時,剛剛即位,年才十五歲的朱厚囗,便直覺地感覺到不對勁。他說:“父母怎麼可以如此顛倒?”朱厚囗的父親早死,他是一個獨子,當他的寡母蔣氏從親王封地安陸(湖北鍾祥)前往北京,走到通州(北京通縣),聽到這個訊息時,即拒絕前進,因為她不但當不了皇太后,而且還失去了兒子,她氣憤說:“這是什麼話,怎麼把我的兒子當成別人的兒子?”

這一次跟濮議事件最大的不同是,政府全體官員的見解完全一致,宰相楊延和跟教育部長(禮部尚書)毛澄,合著了一篇《崇祀興獻工典禮》,自稱是萬世不易的經典,向文武百官宣佈:“大家的行動都要以此作為根據,敢有異議的,就是奸邪。”——那就是說,凡是反對他的意見的人,一律納入小人系統,這就是傳統的古老法術。想不到一位新考取進士,在教育部(禮部)實習的年輕人張璁,他向副部長(侍郎)王瓚說。朱厚囗是繼承堂兄的帝位,不是繼承伯父的帝位。是入繼帝統,不是入繼大宗。朱祐樘有他自己的兒子,如果一定要大宗不絕的話,不應該為朱祐樘立後,而應該為朱厚照立後,所以朱厚囗不應改變稱呼。王瓚認為他的理由充分,略微向大家透露。楊廷和立即氣衝斗牛,唆使監察部門的官員,尋找王瓚的毛病,提出彈劾。王瓚不敢再開口,但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張璁,索性直接向皇帝上奏章申明他的主張。楊延和大怒,把張璁貶到南京,警告他說:“你要聽話,不要唱反調。”恰巧宮中發生火災,楊延和莊嚴地指出,這正是天老爺對違反禮教之徒的一種懲罰,必須朱厚囗稱父親為叔父,稱母親為叔母,天老爺才會龍心大悅。朱厚囗母子自問不能抗拒天老爺,只好照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