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11-09 15:46:46

究竟脈診能不能對疾病做出準確的診斷,我們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其實要證明起來可能也並不麻煩,我們只需要把《瀕湖脈學》中所講的脈象和現實中的患者相對照,經過大樣本的統計,得出準確率的資料,就可以了嗎,但又有誰會去做呢?

中醫其實是很講究四診合參的,所以提出了真脈假症和真症假脈的概念,即使是不發達的觸診有時也會相當受重視。下面就舉一個《古今醫案按》中的病例,看看古人是如何運用切診來診斷疾病的。

李士材治韓茂遠,傷寒九日以來,口不能言,目不能視,體不能動,四肢俱冷。皆曰陰證。士材診之,六脈皆無,以手按腹,兩手護之,眉皺作楚。按其趺陽,大而有力。乃知有燥屎也。與大承氣湯,得燥屎六七枚,口能言,體能動矣。故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絕之證耶。

士材是明末的名醫李中梓的字,從這個醫案中可以看出:在明代已經有一些中醫開始自覺地運用更近似於近代西醫的檢查手段,並和中醫的理論相結合。這個病案決不是僅僅因為李中梓診了足背動脈,才查出患者病情的真相。他是因為先發現了患者有拒按的症狀,才幫助他認清楚了患者是實證而非虛證。只是這種檢查手段與中醫傳統的檢查手段不同,所以《古今醫案按》的作者清代的俞震輯只是說“故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絕之證耶。”如果李中梓之後的中醫能夠繼續做觸診檢查,是否會發現壓痛點,甚至會摸到那些燥屎。如果中醫有機會按這條道路發展下去,不知道會成為什麼樣子?只是直到今日,許多的中醫還是死抱著那些已經變了味的“中醫傳統”不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