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09-14 20:15:09

正是因為此次解剖的目的主要是:“量度五臟”和“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前漢書•王莽傳》)。所以在《難經》中沒有像《黃帝內經》一樣,指出胰管和胃相通,連於脾。《黃帝內經》的作者正是基於這一認識,錯誤地認為脾和食物的吸收、輸布有密切關係(具體內容在膽一節裡還將講到),這也就是脾主運化的來源。至於脾主水溼則很可能是古人發現脾中除了有血外,還有無色淋巴液流出,所以誤以為是從食物中消化吸收而來的並輸佈於全身,這一錯誤認識甚至影響到了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記載:“其水液,由下權從肝之中間,穿過入脾。脾中間有一管,體相玲瓏,名曰瓏管,水液由瓏管分流兩邊,入出水道。”而《難經》中並沒有著重描寫這方面的內容,卻說“主裹血、溫五藏”。關於這些功能究竟是半斤散膏(胰)的,還是脾的還有爭議,單從對古漢語的理解上來講,兩種解釋都說得通,但筆者更傾向於後者,因為古人認為血的生成和脾有很大的關係(在後面的營氣中還將詳細介紹),而血是具有溫五臟功能的。

綜上所述中醫的脾應該就是現代醫學中所講的脾,其功能則是建立在古人在解剖學基礎上作出的錯誤地生理認識。關於胰的記述其實還有一種可能,古人在《黃帝內經》和《難經》中對胰的認識並不一樣,這部分的內容在三焦中再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