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當然,這時的林丹汗血氣方剛,雄視四周,還不會看到這次改宗給他帶來的消極影響,這無疑是他的極大敗筆。

(四)攘外

內部不穩且面臨著強敵在外的的時候,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領袖該有什麼樣的抉擇?

蒙古人忽必烈的選擇是先安內後攘外,打敗了和自己爭奪汗位的阿里不哥,然後再大軍南征,滅南宋,建立元朝。

漢人朱元璋選擇的也是先安內後攘外,將江南的張士誠、陳友諒一一消滅之後,才打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旗號北伐,將元朝趕回草原。

歷史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而他們的子孫,卻沒有如祖先那樣的睿智,面對著雙向的壓力,都實行雙拳敵四手的方針。

面對著中原農民軍和東北的後金,崇禎皇帝一面要剿滅“闖賊”,一面要抵禦“建虜”,最後,國家元氣喪盡,“闖賊”進了北京城,“建虜”成了大清朝。

而面對著各部林立,後金壓逼的林丹汗,起初時也還算清醒,覺得自己要整合蒙古內部再與後金爭雄,“南朝止有一大明皇帝, 北邊止我一人, 何得處處稱王? 我當先處裡, 後處外”[8]。可在實際操作中便不是按著這個既定方針來辦了。

為了回報明朝給予的互市權益,林丹汗初期積極攘外。

1619年,努爾哈赤取得了薩爾滸大捷,明朝再也沒有了進攻,完全陷入防守。同年七月,努爾哈赤率得勝之師進攻遼東重鎮鐵嶺,明軍兵少將寡,士氣低落。鐵嶺岌岌可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